1、有关于描写民俗风情的名作或名著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和挂“鸭蛋络子”这三种较为独特的风俗。八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而且挂“鸭蛋络子”还是作者最主要写的。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2、民俗在小说中的体现及其作用 民俗很多在小说zd中是作为一种文化背景来运用的。小说中的故事要有一个文化上的幕布,而民俗则是其中之一。比如说阿来的《尘埃落定》等很多小说,都对藏族的文化风俗有很深刻的描写。《穆回斯林的葬礼》中对于回族的民俗有很多描写。你可以去查阅一下那些答描写特定地区的小说,一般都对那些地区的风俗有描写 3、谁知道有关民族风情地方风俗的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都行。不要纯介绍的,要是带有文学性质的。求各位大虾帮 看沈从文关于湘西的描写吧 小说:《老实人》《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阿丽思中国游记》 散文:《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废邮存底》《烛虚》《云南看云集》 三毛关于沙哈拉沙漠民族的散文也很好看——《撒哈拉的故事》 《灿烂千阳》表现阿富汗几十年的政治、生活、社会变迁,以小见大的小说 寻找时间的人爱尔兰文化的书 4、阅读小说《换面》。这篇文章展示了怎样的民风?你又从中读出怎样的人性美呢?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在民俗风情小说中,习俗风尚、礼节人情不再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而是与小说人物形成整体,形成一个有意味的存在,并作为一种文化,成为小说的描写主体。民俗风情小说中的人物多为普通的市井小人物,他们一辈子平平淡谈没有大作为,但是他们具有真挚的感情和善良的秉性和知足常乐的心态。民俗风情小说常常描写那些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带有侠义的民间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