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屋子里进进出出那么多嬷嬷宫女,尤其是那位熊嬷嬷也在,整个紫禁城都知道,她可是东宫最不好惹的奴才,什么事情,只要她知道了,他就等于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家族都知道了。
皇贵妃要是跟太子妃说这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康熙父子耳朵里去。
皇贵妃劝太子妃不要生孩子,这安的什么心,就只能任人揣测。
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孩子总算生下来了。
稳婆抱着孩子激动的喊“恭喜太子妃,是个小阿哥,是个小阿哥”
听到自己生了个小阿哥,太子妃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个心满意足的笑容,仿佛刚才遭的一切罪,鬼门关走一遭,全都值得了。
皇贵妃在心底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女孩子自小耳濡目染,要为丈夫生儿子传宗接代,成为更有力的政治竞争工具已经在她们心里里根深蒂固。就算拼命,她们也希望自己能生下男丁,生很多很多男丁。
孩子的羊膜囊如何处理,脐带什么时候剪,器具应该如何消毒处理,皇贵妃早就有过严格要求,也对稳婆进行过培训。
现在她们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倒是不用皇贵妃过多操心。
小阿哥用襁褓包好,由稳婆抱出去给太子瞧瞧。
太子看到儿子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在与太子妃大婚之前,宫中没有侍寝的格格,大婚之后,与太子妃感情比其他两位侧福晋更好。
太子妃从怀孕到生产这一时期,他都没有离开过京城,一直陪伴在她身旁。
现在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亲自给孩子起了乳名,希望他能平安长大。
康熙听说太子妃平安产下皇长孙,龙颜大悦,从太子到太子妃,再到小阿哥,甚至毓庆宫的宫人,统统打上了一遍。
这个待遇,除了太子,大阿哥是没有的,其他阿哥大概率也不会有。
直到皇长孙满月的时候,胤祐才第一次看到这个小侄子。
小侄子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点也不认生的四处张望。脸蛋儿圆圆的,捏起来格外舒服。
太子对儿子小心翼翼,除了皇上太后以及皇贵妃抱了抱,也没有让其他人经手。
胤祐看着这个只有一个月的奶娃娃,实在喜欢,忍不住问太子“我能抱抱他吗”
太子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当然可以,你会吗,我来教你。”
胤祐在太子的指导下,一手拖着小皇孙的后脑,一手搂着他的腰,让他趴在自己的胸前。
小侄子好像有点喜欢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个笑容。
胤祐看得有趣,激动的喊道“他笑了,他笑了”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笑这个表情,他就是勾了勾唇角而已。
不过,胤祐笨手笨脚的抱着他,他竟然没有半点哭闹,这就足以见得,小皇孙还是很喜欢他这位叔叔的。
没过一会儿,孩子该吃奶了。奶嬷嬷过来接过皇孙,抱下去喂奶。
胤祐跑到皇贵妃跟前,手舞足蹈的跟她形容“他抱起来软软的,还有一股奶香味。”
皇贵妃问他“喜欢吗”
“还不错,反正跟抱小动物感觉是不一样的。”
“以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抱着他和抱着别的小孩儿,那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胤祐笑道“你要这么说,那我可就有些期待了。”
皇贵妃点点头“和你血脉相连的一个崭新的生命,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但这也意味着一份责任,无论他是男是女,好看或者不那么好看,健康或是疾病,甚至身体有一些缺陷,你也要全心全意的爱他。”
“那是当然,就像你爱我那样。”
皇贵妃双手按在他的肩头,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儿子,你真棒”
四阿哥出发去山东的前一天,皇贵妃让他回了一趟承乾宫。
本来也没叫胤祐,奈何这小子脸皮厚,跟着哥哥一道回去了。
路上,他对四阿哥说道“我猜额娘一定给你做了好吃的。”
“所以,小七这是回去蹭饭去了”
\quot胡说\quot胤祐一脸坏笑,“我这是去给你践行。”
四阿哥搂过他的肩膀“嗯,那我还得谢谢你。”
“哎呀,跟我还客气什么”
皇贵妃确实做了一桌子饭菜等着四阿哥回去,看到胤祐也并不惊讶,知道他必定会跟来,饭菜都多做了些,这小子愈发能吃了。
胤祐得了便宜还卖乖“今儿这菜有点咸,否则我还能再吃两碗饭。”
皇贵妃瞪他一眼“你已经吃了三碗了。”
胤祐惊讶道“是吗你这承乾宫的碗也太小了吧。”
“那你下次来,我给你准备个盆。”
“你以为我吃不下。”
“”
四阿哥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额娘和弟弟斗嘴,每次回到承乾宫就是他最放松也最惬意的时刻。
他不知道这里是否是他出生的地方,但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有他最依恋的两个人。
皇贵妃让白露去里屋拿东西,是一套新衣裳和一双靴子,听说他要出门的时候,专程给他做的。
胤禛笑着摇了摇头“我衣裳够穿。”
“我管你够不够穿,在我眼里都是不够的。”皇贵妃把东西塞进他手里,“换上试试,我看看大小合不合适。”
四阿哥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我都十七了,不是小孩子了,哪好意思在额娘跟前更衣。”
“哪有十七,十六还没满呢。”
“十六也不小了。”
儿子长大了要面子,皇贵妃也表示理解。
胤祐坐在一旁,越听越不对劲,盯着皇贵妃看了半晌,问道“我的呢”
“你也要去山东”
“不去。”
皇贵妃摊手“那没有。”
胤祐嘟着嘴扭过头去“偏心。”
皇贵妃才不理他,拉过大儿子,又往他身上塞了个锦囊,嘱咐他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尤其是饮食安全“锦囊里是一些我自己做的药丸,用途我都写下来了,以备不时之需。”
四阿哥欣然收下,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靠谱吗”
皇贵妃一怒之下,把兄弟俩赶出了承乾宫。
走在回阿哥所的路上,胤祐摸了摸肚子“我真的没吃饱。”
四阿哥一向拿他没办法,只得吩咐苏培盛先回去,让小厨房赶紧准备些吃的。
回到阿哥所,胤祐又跑去他哥哥的院子里蹭了一顿夜宵。
小菜就摆在院子里,还准备了一壶果酒,酸酸甜甜的,却没什么酒精的味道。
四阿哥没允许他多喝,就只给他斟了一小杯。
胤祐左右看看“小十三呢,然他一起出来吃点儿。”
四阿哥看了一眼另一侧偏殿的窗户,里面没有亮灯“睡了吧。”
月上中天,是到了小朋友该睡觉的时辰。
胤祐和他哥聊起曲阜,又聊起孔庙,说自己去过的,当时是孔尚任做导游带着他们游览,后来又在正殿给康熙讲论语,随后被康熙带回京城。
说到孔尚任,胤祐就想起洪昇,于是又把去年出了一趟宫的事情跟四阿哥说了“我那时还很奇怪,原来孔圣人的后人也是喜欢听戏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但喜欢听戏,他还写,写得可好了,就是还没写完。”
“名叫”
说到这里,胤祐忽然闭了嘴。他没怎么喝过酒,有些不胜酒力,哪怕只是半杯果酒,下了肚也有些飘。
清风一吹,脑子稍微清醒了些,发现自己差点把成天不干正事,净看闲书的事情暴露了。
“哎呀”他摇了摇头站起来,“你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千万别告我的状。”
四阿哥失笑“说都说了,怎么当你没说放心吧,我不会告你的状。”
胤祐摸摸肚子,吃饱喝足“我也还是个小朋友,该回去睡觉了。”
然后他就飘飘然出了院子,门口右转回自己院子去了。
四阿哥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拐过弯去才收回视线,端起桌上半杯残酒一饮而尽。
小时候跟他无话不谈的弟弟,现在也有秘密了。
七月,天气入秋会后,凉爽不少,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康熙巡幸塞外之时。今年正好,陪同太皇太后前往盛京,舍弃山海关,取道口外前往,顺带也能巡幸塞外,一举两得。
正如胤祐猜测的那样,康熙并没有为难九阿哥和十阿哥,随便考了他俩一篇文章,就把他俩也带上了。
两位小阿哥私底下还说,早知道这么容易,这几个月就不那么拼命读书了。
太子依旧没有跟随康熙出这趟远门,他被皇父留在京城,处理朝中大小事务。
因为带着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这一路行径得很慢,每到一处行宫就停下来休息,到了早上再赶路。
他们的第一站来到通州,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几位娘娘在行宫休息,康熙则带着皇子、大臣们来到一处院落。
院子的主人是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穿着质朴的长衫,一看便知是个读书人。
虽然人看起来十分简朴,但院子着实打理得不错,就算进入秋季,院子里也开着不少花卉。
除此之外,假山、凉亭、池塘一应俱全,看着就是个栽花置草,作文读书的终老之地。
“小七,”康熙背着手,把胤祐叫到跟前,指着那老人问道,“你可认得他”
胤祐走进院子的时候就仔细打量过,他没见过此人,不过倒是认识。因为刚才康熙和裕亲王说话时,他听到了。
这里是一位致仕在家的大臣的宅邸,这个人叫李士桢。
虽然胤祐没见过李士桢,但是这个名字他却十分熟悉。
“知道,他是熹姑姑的父亲。”
李士桢赶紧夸赞道“七阿哥观察入微,心思缜密。”
康熙听了高兴,笑着看向儿子“你倒是机灵。”
康熙看小院别致,李士桢是李煦的父亲,又是曹寅的岳父,又因为李熹的缘故,和胤祐也算有些渊源。念及他在三藩之乱以及江西、广东两省的功绩,命人赏赐一番。
他见这里院子虽小,打理却甚为别致,便来了兴致,要儿子和大臣们,写字,作画,附庸风雅一番。自己还亲自上阵,做了首诗。
皇上诗兴大发,其他人也不敢扫他的兴,大臣们绞尽脑汁,作诗一首。
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比皇上好,但也不能太差,凡是得拿捏一个度。
皇子们现在还小,除了年长的三阿哥、四阿哥,以及对此自幼就对这些感兴趣的七阿哥,其他人尚且没有吟诗作赋的能力。
不过,他们毕竟也在上书房上了那么久的学,字倒是写得不错。
除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人年纪实在小了点,其他人都贡献笔墨,给皇父助兴。
胤祐站在最边上,他跟前有一张小桌,桌上有笔墨纸砚,和一些颜料。
小家伙提笔半晌,却不知道要写什么。
他侧头看了看兄弟们,五阿哥、六阿哥在这方面确实也没什么天赋,字写得中规中矩。
三阿哥和四阿哥倒是很不错,尤其是四阿哥,在胤祐看来,哥哥的字一向是兄弟众人中最好的,跟他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胤祐转过头来,又看到小院的角落里,有一丛竹子,和承露轩的竹林不同,这些主子被人刻意修剪过,枝叶的布局和走向颇有讲究,看上去既有美感又有意趣。
于是,胤祐心里就有了主意。
康熙见他们写字作话还有一会儿,便又到别处去逛了逛。
别的兄弟字都写了两三行了,胤祐还在条颜料。
一旁的六阿哥都已经写完了,他还在调颜料。
那边康熙逛了一圈,发现这院子修得错落有致,用了江南园林的借景手法,从视觉上延伸了院子的面积,其实很小,稍微走走就倒头了。
等阿玛回来之后,胤祐的颜料终于调好了。
另一头,康熙从三阿哥开始,一个一个的欣赏儿子们的作品。
大贝勒已经是个成了婚封爵的成年皇子,他本来也不擅长这些。因此,并没有参与进来。
三阿哥一向是尚书房的优等生,别人是能文能武,他是能文能理也能武。
书法当然也是不错的,而且写的正是他自己作的诗。
康熙看得颇为满意,还展示给各位大臣一起欣赏。
大家对三阿哥的才华自然是连连称赞,其中有奉承康熙的成分,但三阿哥也的确担得起这份称赞。
接下来是四阿哥,他的书法康熙向来喜欢。语音有那种恣意潇洒、特立独行的风格不同,四阿哥的字更为内敛沉稳,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观其字知其人,倒是能体现他的一部分性情。
如果说诸位大臣对三阿哥刚才的作品还有些夸张和奉承康熙的成分,对于四阿哥的赞不绝口那一定是发自肺腑,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实属难得。
接下来是五阿哥和六阿哥,康熙看了看,也没说什么,大抵心里也清楚,这两个儿子在这方面确实资质平平,也不好勉强。
作为父亲,他很懂得因材施教,所以一直也在思考,究竟什么是适合他俩学习的。
而后就是八阿哥,八阿哥从小就勤勉好学,比他的任何一个兄弟都要刻苦。
而他的字也写得非常漂亮,还没等康熙开口,就有大臣轻声赞叹了一句“好字”
但是,康熙也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他看来,胤禩的字总让他想起很久之前的胤祐。
彼时胤祐也就六七岁的样子,那个时候的他字迹和现在截然不同。
康熙记得,有一段时期,他让胤祐来南书房写字,小家伙百般推脱,就是不愿意动笔,勉强让他写几个,也是骨架支离,毫无章法。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胤祐的字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那种恣意和潇洒就是他做人的态度,无论写成什么样,就是他想要的,绝不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或是表扬而改变。
现在看胤禩的字,不能说不好,恰恰相反,写的很好,是那种人人看了都会夸奖的好。
但总觉得这份好,有谄媚讨好之嫌,并不出自真心。
最后,康熙站在了胤祐的桌前。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拿起来洋洋得意的向各位大臣展示一番,听够了他们的溢美之词,再提醒胤祐不可骄傲自满,须得潜心进学。
哪知道这一看,他却皱起了眉头。
诸位大臣早就听说,七阿哥的书法最得圣心。皇上对这个儿子的宠爱是全方位的,七阿哥无论做什么,皇上都觉得好。
就连他偷跑去战场,皇上也觉得次子是难得的将才,应该着重培养,于是,就把致仕在家,腿还不好的张勇将军请去给儿子上课。
所以,要怎么夸才能把皇上哄开心,大家都已经在心里打好草稿了,却见皇上神情微变,却不知看到了什么。
胤祐是众兄弟之中唯一画画的一个,他磨磨唧唧半晌,却只在宣纸上画了聊聊吉克竹子。
可仔细一看,这又不是一般的竹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