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衙门有点凶

第217章 青天大老爷

翌日大清早,县衙便张贴了告示。

四面城门,再有十字街头。

招募劳工五十人,日酬二十个铜板。

这工酬绝对是相当高了。于是很快有不少人簇拥过去。他们中有做临工的,有种地的,有做小生意的。反正,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其实都不会错过这样挣钱的机会。就宁远成年的那些汉子,基本上都是泥瓦砌筑、种田耕地,最底层的求生技能不说样样精通,但绝对都会。

“县令老爷说,要召集劳工去清理城外官道上坍塌的山石泥土,工期一到两日,一日二十铜板!”

有识字的人昂头挺胸,大声跟周围的人说这告示上的内容。

“嘶!”

“嘶!”

顿时周围便有倒吸凉气声、惊叹声接连响起。

“大家都听好了啊!”

这时候,张贴告示的衙役也吆喝起来,“县衙招工,一日二十个子儿,想要报名的现在找我登记!”

“我!”

“我我我!”

人群竟是瞬间汹涌起来。

黑压压的向着前面挤去。直将那两个衙役挤得连连后退。

“慢些慢些!”

“都给老子站好了!一个一个来!”

“……”

吕方自是没有来掺和。

该交代的事情都已经交代吕梁,他还有他自己的事情。

毕竟做县太爷的又不是他。

瞧着天色终于放晴,他大清早便和陈幼熙、竹儿、芙儿一起把货品重新摆好。然后便去禹元纬的家里读书。

时间逐渐流逝。

在县衙衙役的督促下,疏通道路的工作很是顺利。越来越多的乡镇开始恢复畅通。

有些乡镇被淹的情况着实让人心惊,水深的地方,甚至蔓延到一米多深了。房子小半截被淹没在水里面。

里面的百姓很难出来,只能眼巴巴等待别人的救援。

当县衙衙役划着小舟出现时,他们的眼中不自觉泛出泪光来。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陆陆续续,这些受灾被淹的百姓被汇聚到城南外的临时庇护所。

而那些水淹情况并不严重的乡镇,暂时自给自足。县衙只是让他们汇报受灾的情况。

到傍晚时,城南外的临时庇护所就已经相当热闹起来。

汇聚的灾民有三百余号之多。

来时,是带着忐忑的,毕竟以前官府可从没这么体贴入微过。逢着灾年,能够发几口粮食都已经不错。

安排吃住,还说会出钱帮忙重建房子,这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了。

但到临时庇护所,这些灾民便知道县衙衙役说的都是真的了。

那些官差没骗他们。

临时庇护所里没床,但有草席,甚至还有被褥。

当快要开饭的时候,饭香就从大锅灶那飘荡过来。数百号人的口粮,不会是个小数目,但离得近的人发现锅里蒸的是大白米饭,不掺杂米糠的那种。还有肉,有青菜,有大骨头汤,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吃得好得多了。

平时,他们也就逢年过节才舍得这样的伙食。

不容易啊!

青天大老爷啊!

人在困境的时候,最是能感觉到别人善意的珍贵。

当即就有人跪下去了。

“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啊!”

“县令老爷长命百岁!”

那一个个帐篷外,竟是越来越多的人跪下去。

有人抹泪,也有人嚎啕大哭。

当突然的大水蔓延到屋里,看着家里米缸那所剩无几的大米。那个瞬间,他们的内心真是绝望的。

而现在,县衙的种种救援举措,将他们从绝境中挽救了出来。

一个个衙役和县衙请的劳工们看着这些灾民如此,眼神复杂。

连做饭的厨师都怔怔出神,手中的勺忘记翻动。

然后有人说:“你们更应该感谢县令老爷爷的弟弟吕方吕少爷,是他早就募捐善款。不然也很难有现在的帐篷给你们住,有大白米饭和肉给你们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