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和蒋艺依做朋友是我求来的。
蒋艺依是在小学时转来我们这个小县城的。
她穿着华丽的小裙子,戴着丝绸缎面的蝴蝶结,脚上的滑面小白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时她才七八岁,却已经拥有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梦寐以求的东西——人群中一眼就可以看到的漂亮脸蛋。
2、
大家都想和她做朋友,因为她的美丽,因为她的蝴蝶结,因为她身上那种大城市的氛围。
我也想,但是我太普通了,完全没办法挤进她身边的圆圈里。
但是我发现了她的一个秘密。
倒也不算秘密,只不过是只有我知道罢了——她妈妈在城郊的一个偏僻菜市场里卖菜,她就住在菜市场周围的筒子楼里。
那个菜市场一向以“三不管”出名,总是杂乱又散发着食物腐烂的气息,如果不是父亲路过时执意要去附近的公共厕所,我大概永远不会靠近那个地方。
那时我也才七八岁,只隐约懂得大人们心照不宣的社交原则,所以在冲动叫出她的名字后,我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看她回头,露出平日里那种甜美的笑容,但她眼里的那种惊诧与惶恐,在后来我们成为朋友的岁月里,无数次浮现在我眼前。
我们成为了朋友。
或许是从那天开始,又或许是在那之后的某一天,我挤开人群主动凑到她的身边,而她没有拒绝,甚至在一众聊天话题中接了我的话头,自此,我们开始了这长达十几年的友谊。
在菜市场苍蝇纷飞、剩菜遍布的场景里,开始的友谊。
我开始习惯沉默地呆在她身边,听她向众人讲述之前生活,关于大城市里的高楼、钢琴以及高级餐厅的西餐礼仪。
但大概只有我知道,那是她父母离婚之前的生活。
3、
也许是因为见识过美好,所以蒋艺依追逐美好的脚步,比那所学校里任何一个人都要坚定。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
那时候才十三四岁,已经有男生给校花蒋艺依送礼物送情书了。
但她目标明确,没有对任何男生表现出特殊,早餐奶茶开着玩笑话吃掉,昂贵的礼物悄悄还回去,当众表白也好,出现在书包的情书也罢,能开着玩笑拒绝的,绝不给人难堪。
即便是这样的蒋艺依,也还是早恋了,在高中。
一中是市里最好的中学,而蒋艺依的中考成绩也让她稳稳地进入一中最好的班级。
如果细想市里的高中究竟带给小镇孩子们什么,除了氛围,更多地,应该是眼界。
在那里,我第一次听说ios系统和siri,同学们的聊天我插不进去嘴,只能在下课后穿越两层楼去找蒋艺依。但她的周围不再有一圈圈套近乎的同学,她也成为了某个中心人物周围的圈子之一。
我站在窗外,看她有些尴尬地维持着微笑,大抵也是一些她听不懂的话题吧。
4、
我也记不清那个男生是何时出现的了。
我只是偶尔碰见蒋艺依,但每一次,那个头发剃得短短的男生都走在她身边。
扎着马尾的蒋艺依大多时候都低着头,嘴角抿起一点弧度,听那个男生滔滔不绝,但她抬起头看向那个男生时,眼里的专注和欢喜仿佛能溢出来。
“他叫阿豪,他对我很好。”某一次月假,我们一同回县里时,蒋艺依主动向我提起他。
“这个就是他给我买的。”她掏出当时流行的一款手机,“他攒了很久的钱呢。”
“依依,他……人怎么样?”
“阿豪是七班的,学文科,成绩不错,但还是没我好啦……他父母都是市里的公务员,所以他从小就被教育得很上进……”
大概真的是很喜欢的人吧,时至今日,我也能记得那天下午她眼里闪烁着的光芒。
那些青春恋爱里甜蜜的小细节在学校无人分享,经过多日发酵后变得香味四溢,一个下午的时间也不够她滔滔不绝地分享。
这是我第一次听他们的恋爱故事,也是最后一次。
大概期末的时候,他们的恋情被阿豪的父母发现了。
他们气势汹汹地找来学校,要求给一个说法,也许是因为快升高三了,学校还是将这件事压下来了。
那天发生了什么,除了处在年级主任办公室的当事之外人谁也不知道。
但我去找蒋艺依时,她的眼睛已经肿透了。
她躺在宿舍不足两平米的小床上,抽噎着问我:“我蒋艺依真的不配吗?”
我很想告诉她,只要你们彼此喜欢,就是配的,但是我想起那对趾高气扬离开学校的父母,还是没有说出口。
5、
蒋艺依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她依旧那么漂亮,成绩单上的数字依旧足够出彩,但她似乎更加……开朗外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