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定案吧!”
人证物证俱有。
文氏,跑不了。
……
皇城,紫蓬山。
悠长僻静的长廊,宫灯在清风下摇摇曳曳。
封宬独自一人慢步而过。
太液池的水,在两边,翻出潋滟的光。
风,拂开他的衣袖,拂在他光洁的额头上。
他抬眸,看长廊尽头,这间漂亮又巧夺天工的小小宫殿。
门扉半敞。
他抬了抬脚,又落下。
“叮。”
头顶传来风铃声。
他抬头一看,便见檐角处,竟挂了一枚八角的铜铃。
顿时满心苦涩。
这是……娘亲的宫殿门前曾挂着的铜铃。
每每起风时,这铜铃便会轻轻地响。
他会躲在宫墙外头,一遍又一遍地数。
数那铜铃响了多少下,数着有多少日子没有见到娘亲了。
他紧紧地捏住手里的册子。
“景元三年,四月初二。
宬儿又躲在殿外了,我赶紧让人把铜铃挂上。
他似乎很喜欢这颗铜铃,总是一听就听很久。
上回就是听得睡着了,还是我悄悄地将他送回清华宫去的。
可怜的孩子,一个人待在那样大的宫殿里,也不知怕不怕。
我看中了两个才进宫的孩子,品行都十分忠厚。
不知能不能想个法子,能让他俩去跟着宬儿。
好歹是个伴儿。”
“叮。”
风铃又响了一声。
封宬轻轻地呼出一口气,理了理衣衫,然后抬脚,走上台阶,推开了那扇半掩的描画莲花盛开的殿门。
“嘎吱。”
日影落下。
他看到了,供桌后,那个等人高的金色人像。
瞬间,泪盈于睫。
袅袅的香火,清冷的宫殿。
他的阿娘,站在那里,温柔地含笑地,朝他望来。
他走进去。
一步,又一步。
最终,来到供桌前。
“咚!”
跪在了地上。
低声轻唤,“阿娘……”
金色的人像微笑着。
“景元八年,六月十三。
太后何其恶毒!竟然指使内宦去羞辱我儿!
他凭着一己之力受了陛下的欢喜,他们为何却连这样小的孩子也容不得?
好在我儿心性刚烈,竟能从那群坏人手里逃脱出来。
我赶去时,似乎被他瞧见了。
我怕他瞧出来,故意装作是路过。
宬儿,娘的好孩子。别怕。
只有跟娘离得远远的,你才能活。
我的好孩子,都是娘的错。”
“景元十年,七月十五。
今日夏日祭。
陛下恼了我。
当初打算离宫却因着有了宬儿不得已留下的事儿叫他知晓了。
不知今夜他还愿不愿意见我。
罢了,不想了。
今夜宬儿会去橙花殿看灯,我也要寻个由头假装路过。
有些日子没见了,不知宬儿有没有长高些。
不过,宬儿真是越来越俊了。
我很是欢喜。”
橙花殿,是那一日,她遇害的地方。
她以为自己要去那处,所以才那样拼死反抗么?
却不知,当时的他,因为瞧见她了,怕她又要避开自己,故意躲在衣橱里,想多瞧瞧她。
谁知却……
封宬抱着册子,俯身,哭了出来。
“娘……阿娘……呜呜……”
日光从背后投射进来,落在封宬的后背上。
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他。
娘娘殿上,那颗八角的铜铃,在清风中,轻轻地晃。
“叮——”
“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