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第485章 完颜昌又失算了

张荣一边披甲,一边说道:“我看到了,全军集结。”

船头响起了集结的号角声,几个传令兵站在船桅上摆动着旗帜,意思是集结兵力。

宋人的一艘海船能装多少人呢?

有史料记载,大规模的海船,可以撑在三百到五百人。

这个承载量,和17世纪的欧洲远洋战舰盖伦船的承载量相当了。

并且,还采用了眠桅和卸桅技术,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桅杆卸下或者放倒。

河船也有这种技术,这种情况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记载。

不过宋代还没有出现远洋征战的战舰,宋船更多的是为商业服务。

船运技术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了大宋商业氛围之浓厚。

据说宋代还有一些更大的船,在江河之中,人们常年生活其上,专门以捕鱼、运输商品为生,相当于一个小村子。

只不过,这种类型的河船在宋代以后就消失了,毕竟内地的商业氛围进入明代后已经没落。

倒是海船进一步造得更大,便有了郑和下西洋那样的超级大船。

此时,张荣所率部众的船,每一艘上有三百人,一共12艘,共3600人。

金军前锋由古里甲率领。

在金军呐喊助威完后,天地间仿佛又恢复了宁静。

海风阵阵,海浪不停拍打着岸边礁石。

一支人数约莫两千人的金军快速在海岸线边上列阵,形成防御。

不多时,古里甲的攻城队开始往都里城东城门推进。

当进入宋军弩箭射程后,城头瞬间冲出密集的箭雨,噼里啪啦地朝金军落去,射击在盾牌和甲胄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一些人中箭倒地惨叫,大部队依然高举着盾牌,继续朝城楼移动。

冲在最前面的则是一辆巨大的“牛车”,身体最强壮的那批金军躲在“牛车”后面,用力推动着它。

这种“牛车”的书面名字叫填壕皮车,收录在大宋的《武经总要》里。

它原本的形状其实不像牛,而是方形的箱子,里面有轮子,为了加固结实程度,周围用牛皮包裹。

相当于古代的装甲车一样,是专门用来攻城的。

不过金人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加威武,于是将它的形状建造得类似一头大牛。

当这辆车抵达护城河的时候,里面的金军开始往护城河里倒东西。

宋军的弓箭射在上面,基本上是不可能击穿它的。

到金军大部队推进到一定的距离,躲在鹅车后面的弓箭手们趁着空隙,也开始放箭。

很快城头宋军也有人中箭,不过在少数。

赵谌说道:“金人也有与我们一样的攻城器械?”

张青说道:“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金人也在不断地学习。”

金人的攻城器械其实还比较简陋,并不是说金军没有那个技术,而是完颜昌仓促行军抵达都里后,在附近就地取材,三天之内建造攻城器械,能精良到什么地步呢?

双方开始在护城河那一段距离对峙起来。

弓箭密集如雨,发出尖锐的声音。

不多时,宋军开始用火箭,密集的火箭扎在牛皮上,开始冒白烟。

还有的扎在鹅车上,将鹅车点燃。

一些金军士兵连忙探出头,身手好的直接爬上去,趁着火小赶紧灭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也不放箭了,毕竟箭矢的数量是有限的,能燃烧的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回到十年后成神
回到十年后成神
上个世纪初曾经存于异想中神明的出现人类世界的科技文明,在祂的眼中不过是破铜烂铁在经过一个世纪的神明时代,也是所谓的‘黑暗时代’终于有人窥探到了所谓的‘神迹’与神明对抗的时代守序神明以信仰为本,混沌神明划下神墟清秀漂亮的男生站在身侧。“陆同学,别和他们走太近。”多情的狐狸眼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小学弟,你说这车上,有几个是正常人。”在这个村子里,从来没有桥。苟着背的老人耐心劝诫着新来的游者。
源于梦
九叔世界,谁也别想跟我抢功德!
九叔世界,谁也别想跟我抢功德!
穿越到九叔电影时空,我与妖魔鬼怪不共戴天!系统,该给功德值了!我不是贪恋那点功德,主要是我茅山与妖魔正邪对立,搏斗终身!九弟新书,更新有保障,请大家多多支持呦!
我是你九弟
我在神秘复苏的世界是一只鬼
我在神秘复苏的世界是一只鬼
顾远一觉醒来发现周围的一切变得非常陌生,他穿越了,意识重生到另一个人的身体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前世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回忆像是被烧成了灰烬,让他茫然不知所措。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变成这样是身体的原主人还存活着,受了他的影响,自己才变得失去记忆,甚至一些行为都变得和身体的原主人相似。他正在变成他……他要将他驱逐出自己的身体……他只能是他,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意识……
砖烫手
葬师
葬师
古语云:“看阴宅,搭冥桥,渡阴魂,定山川是为葬师。”我叫初一,现如今唯一一个葬门传人。闲来无事,就讲讲当年葬门那些事儿吧……
轻尘A
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
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
秦御转生在一只仓鼠身上,神秘事件发生,无意间激活系统。前几次文明的遗迹,在灵气刺激下现世,无数传承和危机同时出现。........那一日,天崩地裂,神性生物降临,变异生物围城,人类进入危险境地。南山忽有怪物飞出,拯救华夏与水火。万人敬仰:“华夏,竟有神兽守护!”
那页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