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

第四十二章 皇帝陛下,想不想让内库多些进项?

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正文卷第四十二章皇帝陛下,想不想让内库多些进项?嬴政这是老抠儿本性发作,他那历代先王积攒的内库,莫说只是资助十个儿子就藩。

便是资助三十多个子女一起就藩,不说绰绰有余,也是九牛一毛!

秦墨砸了砸嘴,锲而不舍道:“臣是借……”

嬴政立即抢答道:“爱卿,朕近日真拮据!”

秦墨无语望苍天,口口声声喊着爱卿,到了真格的时候却抠门至此。

所以,爱会消失的是吗?

话又说回来,你是老陕啊,又不是老西儿,这勤俭节约性子跟谁学的?

我说的是借,有借便有还,至于这般避如蛇蝎吗?

“爱卿莫要如此。”

嬴政见他这幽怨小媳妇模样,强忍笑意安抚道:“若不然,朕为爱卿做主,将朝中诸卿请来,向他们借?”

……

秦王宫偏殿值房,正处理政务的三公九卿们,齐唰唰打个喷嚏。

扶苏传达了嬴政的诏令正准备离开,闻声便停下脚步,道:“晚秋渐凉,诸卿还是要多添几件衣物啊。”

“有劳太子关怀!”

诸公卿纷纷起身致谢,对这位厚道太子愈发满意。

扶苏看了看他们身上的破旧冠袍,又道:“诸卿万不可学秦相苛待自身。”

诸公卿:“……”

这太子厚道的过分啊,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们不敢多添衣物,不就是怕被秦相惦记吗?

扶苏目光最后落在李斯身上,关切道:“尤其李廷尉,似乎气色不佳,当多食肉补身。”

李斯:“……”

李斯鼻头一酸,险些哭出来。

同僚们或许是装穷,唯独他是真的穷。

先后两次被迫捐赠巨额财货,若非在外为官的长子接济,他怕是要揭不开锅了!

……

小院里,秦墨猛嘬两口奶茶,平复受伤心灵:“向诸位同僚借,日后也无不可。”

“但眼下之事,却是非陛下帮忙不能为!”

话说到这份上,嬴政情知是躲不过去了,只得模棱两可道:“爱卿不妨言之,朕能帮便帮。”

若不能帮,便不帮了。

秦墨回屋拿了一张绢布舆图,指着上面一条标记好的线路,为嬴政讲解。

“臣欲修建一条直道,自关中直达关西边塞,如此当可利于商贾往来,商路必然迅速繁盛。”

“但这般漫长的直道,臣实在没有人手去修建,唯有借用奴隶苦役方可!”

此番讨灭西北塞外诸胡,可不止是缴获大量牛羊马匹,俘获的丁口更是庞大。

其中月氏与东胡占大头。

除去用于置换移民贱籍者,或赐予单身移民为妻的妇人,余下皆押回塞内充为奴隶苦役。

或为嬴政修陵,或分派到大秦各郡县,修建驰道水利。

而随着诸公子的塞外封国建立,那十余万匈奴死兵及其家眷,也将被打回原形。

如此多的人力,秦墨如果不借一些,修建一条通商直道,实在是暴遣天物!

“朕,恐不能助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监国太子
监国太子
姜堰一朝穿越成大夏东宫太子,却因怀疑谋杀皇后嫡子被禁足东宫。此时皇帝病危,后宫皇后虎视眈眈,朝廷内阁首辅把持大权。外面黄河水患,民不聊生,北有匈奴,劫掠边境。开局天糊!必须得破局!破局第一步,给自己下毒!
辰海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这里是洪武十二年,离胡惟庸案只剩下几个月,无数人头即将落地。千年丞相制度也即将发生改变。而我史上最稳太子,上被皇帝爱戴,下被文武百官推崇。朱标:“我是仁厚,可不是仁慈。”朱元璋:“只要吾儿喜欢,这天下随他折腾。”今日便让世人看看,这个仁宗不太仁。《没有系统,传统历史,已有百万字经验,可放心观读。》
传统历史小宋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莫名其妙胎穿,成了朱标,历史上地位最稳,却早夭的大明太子。开局觉醒签到系统,开启无敌之路。那年,朱标帮助朱元璋收服刘伯温,制定平定天下之策。那年,朱标挑起陈友谅内斗,坐收渔翁之利,天下震惊。那年,朱标带着死士营,架着马克沁机枪,横扫元军。那年,朱标无敌于天下,朱元璋追着喊着要传位。那年,朱标开个玩笑要造反,朱元璋连夜带着马皇后离开皇城,下了一道传位诏书,玩起了躲猫猫。朱标:“老爹,我真不想当皇帝,
喜欢柚子的小胖妞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重生成为秦二世,昏君二字直接贴脸上,而且三年后,就将死于赵高之手,这不是坑爹吗?还好系统来得及时,首先激活吕布霸王属性!杀鸡儆猴救国自救,就从现在开始了!众大臣:吾皇英明啊!隐忍多年假装昏君,原来就是在静待时机!
尘以木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朱寿一觉醒来,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间。家境还算富裕,可他震惊发现,自己竟是一个患有脑疾的败家子。算了算时间,太子朱标即将早逝,朱寿便赶紧跟一直照顾自己的爷爷商量一件大事。“老头子,太子朱标马上就要死了,咱们赶紧跑路吧!”一句话,就把爷爷给震惊住了。此后,爷爷没事就问朱寿国家大事。朱寿觉得,爷爷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爷爷穿着龙袍出现时,他懵了。“啥?”“我爷爷竟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