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一切都好之后,又欣慰又感慨,跟着悲欢离合的。
“我们在村子里也好,现在是秋梨膏的季节,你把方子交给我了之后,今年我们村里开了三家作坊,专门做秋梨膏,现在越做味道越好了,快要追上你的那个味儿了,林家糕点铺的订单,还有其他地方的定单,都有好多,现在全村的人,每天上工去山里头摘梨子,晚上还赶工熬制……今年又是个收获丰年了,咱们村里饿不死人了,全托郡主的福!”
“那就好。王家村是我们的老家,我们与这里有缘,以后有空就会隔三岔五的回来住住,村里要是有什么为难的,困难的事情,尽管和我们说……”姜莲珠听完也很满意。
王家村人富裕了,她也跟着高兴。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
给钱财是不行的,只能养懒汉。
要让他们自己亲手去赚,去通过劳动获得财富,既有成就感,又能培养上进心。
吃完饭,姜莲珠还跟着里正老叔去村里作坊看了看,三个作坊,都比较正规,都是按以前姜莲珠的做法炮制的。
姜莲珠还尝了尝秋梨膏的味道,“还中的,今年秋梨膏我也预定几百斤。”
用青莲手炉炼制一下,到时候给林子翼准备着。
林子翼需要常备秋梨膏的丸子。
自己家人到了干燥季节吃,也可以预防咳嗽等。
得到了姜莲珠的肯定,乡亲们都很高兴。
里正老叔道,“好的,要多少都给你留,这几天做出来的都先不外卖了,刚好给你们带去京城。”
“那也行,麻烦老叔了。”省得以后再送。
姜莲珠反正也是给钱的,她不会白拿王家村的东西,熬秋梨膏也不容易,她自己做过,都是辛苦钱。
然后,姜莲珠注意到好多苍蝇,蚊虫,提点出来,让他们注意卫生环境,驱虫等,里正老叔都认真地记下来了。
还把做秋梨膏的小技巧什么的,都毫无保留传授给作坊了,之前,方子上面,没有写那么清楚,现在她也不可能回来再做秋梨膏了,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王家村人,人人都感谢姜莲珠。
小休整了一下,姜莲珠她们开始带姜程氏的骨灰,去邻镇,安葬。
路程不远,马车半时辰就到了。
去了姜庆才的老家,他破旧的房子已经易了主,找邻居们打听,才打听出来,姜程氏的姐姐程嬷嬷葬在哪里……
花了一点银钱,让人带路去找程嬷嬷的坟。
姜莲珠变成了福安郡主的公文,已经早传达全国各地了,沙门县这里是姜莲珠的故居,所以,几乎是人人都知晓。
只是好久没有见过姜莲珠了,印象还停留在以前,小姑娘家家的时候。
姜莲珠没有自表身份来找程嬷嬷的坟时,大家都没有认出来。
后面一说,是姜莲珠,带养母骨灰回来安葬的,大家顿时都沸腾热闹起来了。
奔走相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