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当更强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手准备

项康到底想不想当上关中王,独吞关中沃土?

说不想那肯定是假的,为了项康自己,为了酬谢帮凶走狗的出生入死,也为兑现自己对漂亮小姨子的承诺,其实在成功逼迫子婴投降的那一刻开始,项康就已经在琢磨如何能够改变历史,设法让霸王堂哥承认自己的关中王位,和平解决关中土地的归属问题。

要想做到这点,用手足亲前羁绊住项羽的手脚,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所以项康早早就做好了任由项羽大军开进关中的心理准备,也早就拿定主意,决定主动交出南阳土地和大部分的秦廷库藏珍宝,老实服软说尽好话,换取项羽承认自己占据关中巴蜀——实力悬殊过大,项康可不敢梦想自己能够用武力把反秦联军挡在函谷关外,独吞秦国的所有利益。

很可惜,逼迫子婴率领秦廷百官投降后,因为道路阻塞,关中各地的大小城池和地方军队还没有立即臣服,项康根本就来不及派人与项羽取得联系,告诉项羽自己愿意与他和平解决关中问题,只能是优先把所有精力用在内政事务上,忙碌得连函谷关守军数日不做答复的军务要事都来不及顾及,更腾出不手来顾及。

不过还好,大秦帝国实施的郡县治给项康吞并关中帮了大忙,没有六国的军事贵族统领私兵捣乱,也没有封地领主割据一方,自成体系与中央对抗,子婴的投降诏书颁布后,关中各地的地方官员还是纷纷主动送来降表,易帜改打楚国旗帜,宣誓接受项康的号令指挥,没有任何一座城池拒绝投降,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武力反抗,短短不过数日,八百里关中平原就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少帅军的天下。

招降工作能够进行得这么顺利,当然也和少帅军的仁厚政策有着很大关系,进驻咸阳后,贪财好色的项康克制住自己的心中欲望,以身作则,楞是没有进住过任何一座宫城,也没有欺负过任何一个女人,同时严格约束士卒,严禁劫掠奸淫,滥杀无辜,以此稳定民心,收买百姓,又废除苛刻繁杂的秦法,代之以简洁易懂的约法三章,以此稳定战后秩序。

项康的这些政治手段虽然平平无奇,却也正好对了关中军民百姓的胃口,秦灭六国,秦人与关外六国仇怨极深,如今秦国灭亡,没有一个关中秦人不怕关外军队乘机实施报复,见项康如此虚伪做作的厚待秦国旧民,关中秦人当然无比感激,除了心甘情愿的接受少帅军统治外,局势稍微稳定下来后,又不用项康或者少帅军官员发出暗示,关中百姓就已经纷纷自发的组织起来,推举有名望的年老长者担任代表,携带猪羊酒食前来犒劳少帅军,还不顾项康和少帅军将士的一再推辞,坚持恳请项康和少帅军收下。

再怎么坚持也没用,着急笼络民心的项康依然还是不肯占这样的小便宜,继续无比大度的表示,说关中各地的仓库里粮食极多,军中不缺粮食,不用关中的父老乡亲破费,不但坚决要求百姓代表把犒劳军队的物资带回去,还自掏腰包,反过来用酒肉款待百姓代表。

见项康如此的宽厚爱民,十几个被公推而来的百姓代表自然是欢喜不已,又纷纷主动说道:“右将军,听说你们楚国的大王颁布有令旨,先入关中者为王,现在你不但第一个率军进入关中,还直接逼降了咸阳朝廷,还请你将来务必要在关中称王,保护我们关中黔首黎庶,我们这些关中的秦地旧人也一定会遵从你的令旨,世代拥戴你为大王。”

还没有把握能够独吞关中沃土,项康其实并不是很想提及这个话题,可是现在关中的百姓代表既然主动提起了这件事,项康也不能不给他们一个交代,说道:“各位长者放心,我虽然从没有贪图过关中王位,但既然六国盟主楚王颁布有令旨,关中的父老桑梓也这么希望我能称王,那我也绝不能让你们失望,关于关中王位的事,我一定会尽快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决计不会让你们失望。”

发自内心的害怕被关外六国乘机报复,见假仁假义的项康许下了这样的承诺,十几个百姓代表个个大感兴奋,慌忙又向项康行礼道谢,项康也慌忙把他们一一搀起,假惺惺的好言宽慰,不断许下各种好听诺言,答应将来一定会善待关中万民。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平忽然拿着一份贴有鸡毛的公文急件来到了旁边,还神情颇为焦急的向项康使了几个眼色,项康会意,忙把款待百姓代表的事交给擅长民政的周曾,找了一个借口暂时离开,领着陈平走到远处的僻静处,低声问道:“出什么事了?这么急?”

“宁秦急报,前将军麾下将领刘季武力攻破了已经易帜投降的函谷关。”陈平回答得很直接,一边把刚收到的军情急报交给项康,一边又飞快说道:“破城之后,刘季还尽屠关中士卒,函谷关只有二十多名守军士卒侥幸逃回宁秦告警。”

“怎么可能?!”项康大吃一惊,“刘季怎么可能会来得这么快?还下手这么狠?”

没有亲临其境,陈平当然无法回答项康的问题,项康也只能是赶紧打开宁秦守军用快马送来的军情急报,但还是很可惜,宁秦守军仅仅只是根据函谷关败兵带回来的消息,报告了函谷关失守的大概经过,说函谷关的秦军在最后时刻改打楚国旗帜,刘老三却不给任何借口,强行武力攻城,然后又残忍屠杀。至于刘老三为什么要对友军下手,手段还这么残忍,反秦联军的主力到了那里,函谷关败兵却都是一无所知。

“马上安排使者,去函谷关和刘季联系,当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多派细作去函谷关以东,给我尽快弄清楚六国主力现在的情况。还有,下禁口令,函谷关发生的事,不许对外公布,对民间能瞒多久是多久。”

这是项康做出的应变决定,也是项康目前惟一能够做出的应变决定,虽说宁秦那边在军情急报中顺便报告了刘老三的兵力还不到万人,绝不可能是少帅军的对手,但秦廷投降到目前位置不过十余日,关中的军心民心根本来不及彻底稳定,少帅军立足未稳,如何敢轻开战火?况且项康还非常明白,自己如果对刘老三采取过激手段,肯定只会给反秦联军乘机对少帅军开战的借口,嫡系兵力不过三万多人的项康自然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当天晚上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少帅军的几个重要文武也一致赞同项康的决定,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周叔还是建议项康立即率领少帅军主力移驻鸿门,提防反秦联军直接出兵突袭咸阳,同时去令函谷关西面的各处城邑,命令当地秦军做好守城准备。项康点头采纳,第二天就以尽量避免军队扰民为借口,带着少帅军主力移驻到了戏水岸边的鸿门高地,以便构筑戏水防线抵御来自关外的进攻。

除此之外,项康又采纳周曾的建议,同时派遣两路信使赶赴关外,分别联系项羽和熊心,向他们告之关中和函谷关发生的情况,要求他们出面制止刘老三继续西进,避免冲突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表明少帅军的受害者立场。

仍然还好,刘老三虽然毫不客气的坑了项康,可是为了不把项康彻底惹急,率领少帅军主力立即发起反攻,刘老三依然还是亲自出面接见了项康派去与他联系的使者,并一口咬定,说是函谷关守将王牧里宣称项康已在关中称王,并武力阻拦自己的军队入关,首先打响了楚军火并的第一枪,自己迫不得以,又十分气愤项康的擅自称王行为,这才干出了攻关屠城之事,厚着脸皮把火并的所有责任全都推到了已经战死在函谷关城内的秦军王牧里身上。少帅军使者大惊,只能是赶紧返回鸿门,当面向项康报告情况。

无法得知事实真相,听完了使者的回报,项康当然也是大吃一惊,还一度有些怀疑事情的罪魁祸首就是秦军降将王牧里,吃惊说道:“难道函谷关那个守将王牧里是故意如此,故意挑起我们和诸侯联军的矛盾冲突,想借诸侯联军的手,报我们的灭秦之仇?”

考虑到秦军之中的确有着一些顽固分子,周曾、周叔和郦食其等人也难免有这样的怀疑,惟有陈平十分冷静,盘算了片刻后说道:“右将军,王牧里应该是冤枉的,从函谷关逃回来的士卒报告得很明白,刘季的军队是乘着关门大开,靠着偷袭拿下了函谷关。”

“如果王牧里是故意挑起我们和友军的矛盾冲突,借关外军队的手给暴秦朝廷报仇,肯定不会这么疏忽大意,让刘季轻易偷袭得手,利用函谷关坚城挡住刘季,把火并冲突更近一步扩大,把事情闹到彻底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效果才会最好。但王牧里既没有这么做,又大意到连关门都没注意,任由刘季的军队靠近偷袭,这点就足以说明,王牧里不是在故意挑拨离间,引诱刘季和他火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本书为历史战争题材长篇章回本小说。小说以唐朝创建政权,削平群雄为历史背景,以唐朝统一战争和唐朝内部斗争两条主线描述唐朝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秦王李世民削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和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及唐朝与东突厥之间...
一夫1950
神州大陆之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神州大陆之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李灏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叫做神州大陆的地方,成为神州大陆炎国之主的一个废物儿子身上。且看李灏如何玩转神州大陆,率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臣武将一统神州大陆。(本书后期会出现觉醒珠,但是只有自己这一辈的经验,对于自己的主公等记忆会模糊化,而且主角会根据实际情况删除一些人杰对某方面的一些记忆。不喜者误入,谢谢!)
潇湘微雪
回到古代打江山
回到古代打江山
宇宙科技的理工大拿,乃是国家一级工程师叶辰穿越大禹皇朝成为皇帝,大禹皇朝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乱臣贼子一心谋乱,叶辰靠着自身不断布计最终诛乱臣,除世家横扫天下,江山美人一举在握!
三爷
碧血桃花烟
碧血桃花烟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北溟五煞,投身于江湖中最诡异的门派,一身功夫,为了一个荡*妇,背叛师门。柳月儿,虽美艳如花,却杀人如麻。与一位英俊少年遭遇,饮食一物,肌肤胜雪,竟为何与那千年白熊有了一段难舍的情缘?在一处云山雾绕的神秘之地,竟藏着无数忍术高绝的倭寇与野猿杂交的虐种,这背后有何隐情?这些勾栏缠绕,又将激起多少江湖的沉沙?敬请关注:碧血桃花烟
御风先生
大明:朕杀敌成神
大明:朕杀敌成神
++++朱雄意外穿越到了大明的一座孤岛上,此时,正值鹿儿岛上的倭寇进犯,一人守护一城,让倭寇不敢寸进一步!此时,正值蓝玉案,因为蓝玉的一封密信导致远在千里之外的朱元璋注意到了朱雄!因为一个名字让朱元璋遐想连篇,发出圣旨立刻召朱雄进京!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朱雄直接抗旨,并且还写了一封昭雪书嘲讽朱元璋。也就是这个时候,朱雄直接远赴倭寇国,一人一枪杀疯了!获得项羽之力,提取霸王枪,获得墨家机关术,
山河已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