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岂不是会增大很多的能耗?”张振兴对着陈阳再次问道。
仅仅是三位立体的栅极,也已经增大了很多的能耗,这一点在手机上有很大的体现!
前不久最新设计的5纳米芯片,虽然号称是5纳米,但是,实际计算性能并未提升太多,而功耗却是原来的几倍!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手机在使用的时候,极其因为功耗过大而急速发热,甚至都能当暖手宝了!”
“这个问题提在了点上,不过,我们已经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随后把一个试验报告递了过去。
“这个是我们刚刚做的试验,利用球形栅极,取代现在的鱼鳍式栅极,并且,利用多点加压,可以实现1纳米制程,晶体管数量可以达到1000亿个,运算速度可以相比于5纳米的可以提高60%以上,功耗上面却节省了30%。”
张振兴立刻拿起桌子上的报告,看完之后,一脸的震惊!
“二维单晶石墨烯材料?140皮米?”张振兴说道。
“没错,二维的单晶石墨烯材料,材料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键长142皮米,因为和硅元素属于同族元素,与纯度达到20个九的单晶硅有很好的贴合性,因为它的导电性正好可以减少电阻,弥补硅的发热问题,同时可以提高运行速度。”
“可是,这样一来,紫外光的强度又成倍数增加,而且,因为碳的光学特性,使它被吸收的更多,这样原本激光光源能够达到要求吗?”
听到张振兴的话,陈阳忍不住感叹,不愧是研究芯片的,提的问题都一针见血!
“为了能够实现高强度的光刻,我们使用波长更短,更加“锋利”的终极紫外光。”
“什么?终极紫外光?”张振兴一脸的不解。
“没错。紫外光的波长范围在10-216纳米之间,之前使用的光源在197纳米的深紫外光,现在光刻机使用的都是13。5纳米极紫外光源,而这还不够,我们用的终极紫外光就是紫外光的极限10纳米终极紫外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张振兴脱口而出道。
“现在用激光轰击锡液滴获得13、5纳米的极紫外光已经是达到了极限,而且,耗电量达到了惊人的恐怖程度,若是想要获得波长更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