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 败军之将是否堪用(二)

事无巨细,皆可用明文军规约束,普通将领可能无法有诸如李孟羲和刘备这样深远的思虑,但是只要按照军规行事,就等任何于一个泛泛之辈,就能拥有和李孟羲刘备甚至更多智谋之士同等的智慧,同等明智的处理方式,这是很重要的。

本是讨论防人之心不可无,然后又扩展到了败军之将是否可堪立用,然后又扩展到如何对待败军之将才最合适,然后又扩展到了军规军律。

也不知刘备服没服李孟羲举一反十的强大扩展能力,刘备很认同李孟羲的说法,两人一致认为,对待败军之将,应先善待以安其心,然后是处罚还是降职,容后再算。

还有一事,刘备虽没明说,但李孟羲已经自悟到了。

军队还是应该“任人唯亲”的,这里所说的任人唯亲,不是任命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而是更扩展的意思。

比如,挑选将领,应该挑选父母妻儿尚在,家眷在我军后方的人当将领。

而若是明知此人家眷都在敌方势力范围内,还让此人担当重任,那不是明知道有狗,还丟肉包子的吗。

按好听一点的说法,有家眷在我“控制”之下的将领更有稳定性,其实就是有人质,所以能确保将领的忠诚度。

但这也不尽然,兄弟倪墙的事不少见,父子反目成仇虽然极少,但也不能避免其可能性。

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能以常理思考的人,纵然家眷还在我军后方,他还是临阵倒戈了。

人永远是不可控的变量,再好的军规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有效。

问题深处到了这里,最初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立用败军之将,有一定临阵倒戈的概率。

懦弱之人比勇敢之人倒戈的概率更大,将领在我军中跟人有矛盾,看矛盾大小,倒戈的概率也有不同;敌军有人与我军将领有旧,倒戈概率又大了一些;而若是此将领无有家眷在我后方,儿家眷全在敌军势力范围内,为倒戈概率还将更大。

所以,新败之将能不用就不用,而若是实在缺人不得不用,那么败军之将可能倒戈的概率应该是这样的……

此将领性格懦弱,跟我军中众人矛盾很深,敌军中有此人交情很好的旧识,且此人家眷不在我军后方,而在敌军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倒戈的概率最大。

与之相反,将领性格勇毅,跟我军中众将交情深厚,且跟敌军将领有不共戴天带天之仇,且此人家眷在我军后方,如此,此将领倒戈的几率约等于零。

每天李孟羲都能有进步,今天跟刘备学到了防至小人作恶,以及如何察人于未发之时。

李孟羲深感军略一道,不仅应该关注军规军律兵甲练兵方法等等,更应该关注到军事系统的主体——人。

经今日之后,李孟羲的军事思想高度,又高了一点点,而这一切,李孟羲并不能自知。

所有和李孟羲相处的人,都会不经意间忽略了李孟羲的年龄,而把李孟羲当成一个大人,而事实上李孟羲除了年龄,他内在就是一个成年人。

刘备和李孟羲相谈甚欢,两人谈了行军诸事,谈了军规军律,还有兵法。

学习很艰难,连本书也没有,一册孙子兵法,关羽第一章才堪堪教完,李孟羲记忆力很好,第一章背的很熟了,而刘备这个成年人记忆力着实比不过小孩子,至今还有遗忘之处。

于是,但凡有空闲,刘备丢掉面子就来跟李孟羲请教,李孟羲再把刘备忘掉的或记错的地方指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为大唐做贡献
我为大唐做贡献
大唐贞观,山河壮丽,风景秀美,唐太宗治世兢兢战战,群臣更是忠心辅佐,然就在这贞观之治之下,在长安古都外,一位少年郎却是愁眉不展的盼着……秦叔宝快点病……太子快叛变……李治快上位……
释殿下
围猎罗马
围猎罗马
一个现代灵魂穿越到欧洲古罗马时代一个汉人奴隶身上,用华夏文明对抗罗马文明。秦东:“比石头还坚硬的面包,这是人吃的吗?还是吃我秦东发明的馒头包子吧!比马尿还难喝的啤酒?这是人喝的吗?还是喝我用啤酒花酿........
最后的烟屁股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超级特种兵狙击手王灿回到三国,得到太平要术真武篇秘籍一卷。长弓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李广、神马黄忠都不禁泪流满面,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收猛将、抢地盘、收美女,与诸侯争霸纵横三国!
东一方
乱世妖孽
乱世妖孽
一夫当关守,双刀论雌雄,三英夺天下,四方皆敌营!我来了。这世界都将属于我!
风乱刀
谍血丹心
谍血丹心
1939年的北平城,地下战线明争暗斗,恰似平静海面下暗流涌动。周之煜利用医生身份做掩护,敌后锄奸,窃取情报,巧妙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无名英雄的壮丽诗篇!
沉默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