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天才和蠢货往往只差了一步,一步料到,便能成不世之功,一步出错,便成笑话。

兵道危行,不可不处处谨慎,如履薄冰,细细查之。

当李孟羲盯着篝火和瓦瓮发呆,只让新来效力的乡勇们误以为李孟羲是盯着看谁有没有偷拿粮食,一个个紧张的不行,干活升火用了十二分的投入。

又一个疏漏点,李孟羲无端的联想之下,便发现了。

对士兵们来说,粮饷不是小事,而是头等大事,无饷或许还能稍忍,粮食分配不公,会触犯士兵底线的。

粮饷要如何分配非公平,李孟羲认为,应该以军律令之,以军法严之,使负责分配粮食的最低一级小队长不敢明目张胆的中饱私囊。

为了使军律更有效用,应该加上对军官们的考核制度。但有劣迹者,立刻革除军职,以儆效尤。

有了定期的审查制度,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

由此又可以关联到其他问题,除了在口粮分配,还有日常劳作,行军之时,有没有混账小队长让别人帮他拿兵器之类的事,都可通过内部审查的方法,予以严禁。

李孟羲顺着思路深往下想,想到了很多之前未能想到的东西。

军中应有负责抓纪律,专盯不良行为的纠察制度和纠察人员。

而不管是内部的自查制度,还是纠察人员,目前军中都没有。

不仅没有这些,练军令都还一直没有一套明确的明文规定的军令。

义军草创,真的是处处毛毛糙糙的,哪里都能有问题,跟精雕细琢出的堪称精兵的军队相比,差的太远。

李孟羲眉头紧皱。

——

晚饭,李孟羲是和妇孺营一起吃的。

不知怎么回事,粥熬的很稠,每一灶都熬的稠,一顿能当两顿了。

李孟羲还不知道,正因为他站人家面前,人家怕李孟羲不满意,才把粮往多了放。

吃着饭,李孟羲想到,妇孺人群之中,有大人,有小孩儿,应该把大人和小孩儿分开盛饭,因为这样,大人可以定量,小孩儿也可以定量,伙夫们就好控制做多少饭,并且大人是分几勺,小孩子是分几勺,都好把握。

可是李孟羲又一想,想法虽好,却不好操作。

第一,炊具大小就不一样,每一堆篝火的火力也不一样,每个伙夫倾向于多放水还是少放水都是不同的。

如此多变量累加,粥煮出来的稀稠多少都不可控制。

同样的粮,可能会因为煮的稠了,不够每人一勺,煮的稀了,每人一勺之后,剩下的不够每人再分一勺,怎么分配,就很难受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要想公平,实现公平是很难的。

除非能有电饭锅,电饭锅上有刻度,多少米,多少水,电力输出又很稳定,只要米方的一样,水一样,煮出来的粥肯定次次一样。

除非能标准化,不然,给几百人个做饭,要求不少不剩,每个人分的很平均,这难度极大。

李孟羲想着东西,吃饭都吃不香了,没味道了。

看来,得像摸索兵法一样,得探究下怎么做饭,多少米,加几碗水,煮出来的粥可以刚好分配。

而要标准化,要有统一的度量衡工具。

没有统一的度量衡,不过无所谓,三十多个灶,只用一个工具,用一个碗去量粮,用同一桶添水,度量衡于是就统一了。

度只有一个碗,量也只有一个桶。

只有一个,直接就是一了,还用统一吗。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极品小赘婿
极品小赘婿
【大国记·秦时明月征文银奖作品】21世纪中文系高材生,魂穿大唐成了赘婿!手上戴着一个镯子,各种现代武器应有尽有!文科生拿武器,难道要当个武官不成?不,我要诗词歌赋,我要扮猪吃老虎!一个中年男人打量一番,贱贱一笑:“既然贤婿已无大恙,那么——去报官府吧!”莫名其妙的被送上战场,打了胜仗回来却被人给休了!且看他如何应聘伴读书童,诗会露脸,战场扬名,称霸诸国,自立为王!架空历史,切勿较真(强烈推荐,服用
张三竖
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
隋唐:开局杀隋文帝祭天
李牧穿越隋唐年间,所有人对李牧来说都是NPC,李牧可以从任何人身上领取任务,获得奖励。杨广:助我称帝。李秀宁:别说话,吻我。张丽华:妾身,愿为奴为婢。宇文成都:大哥,我是你的小弟啊。秦叔宝:偶像,选我。程咬金:大佬,腿上缺挂件不?本书又名:《大隋乱不乱,李牧说了算》《我在大隋划船不用桨的那些年》
胡言不说
我为大唐做贡献
我为大唐做贡献
大唐贞观,山河壮丽,风景秀美,唐太宗治世兢兢战战,群臣更是忠心辅佐,然就在这贞观之治之下,在长安古都外,一位少年郎却是愁眉不展的盼着……秦叔宝快点病……太子快叛变……李治快上位……
释殿下
围猎罗马
围猎罗马
一个现代灵魂穿越到欧洲古罗马时代一个汉人奴隶身上,用华夏文明对抗罗马文明。秦东:“比石头还坚硬的面包,这是人吃的吗?还是吃我秦东发明的馒头包子吧!比马尿还难喝的啤酒?这是人喝的吗?还是喝我用啤酒花酿........
最后的烟屁股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超级特种兵狙击手王灿回到三国,得到太平要术真武篇秘籍一卷。长弓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李广、神马黄忠都不禁泪流满面,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收猛将、抢地盘、收美女,与诸侯争霸纵横三国!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