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因为每段城墙上能容纳的人有限,所以修敌楼,有的敌楼甚至三三层三四层。

三四层的一个敌楼修在城门洞上方,每一层都可以向下投射弩箭,石头,金汁等物,火力密度被大大增强。

三四层一个敌楼,等于集中了三四段同等长度城墙上的人力集中到了城门上方,能有效增强对城门的防御力。

除此之外,敌楼高出城墙很多,可以登高看察敌情。

李孟羲大致明白了敌楼是干什么的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加强某一段城墙的防守力量。

本来李孟羲是不知道敌楼是干什么的,可文安县的小城只有两个敌楼,两个敌楼全部设在城门之上,如此明显的特征,李孟羲开洞小脑筋,联想一会儿就想明白了。

高处有风,吹着风很舒服。

李孟羲正在城楼观山景,突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关羽领兵,要往西行。

一队人马要离军而去,关羽打马来到城下,挥手跟城头两人打招呼。

“关将军,不是要练攻城战法吗?你带人哪里去?”李孟羲扒着城垛向关羽喊到。

关羽拂须大笑,“我带人去练奔袭战法,顺带巡视县城四周。至于攻城战法,交给你和大哥!”

关羽大笑而去。

就待这两天时间,关羽还要抽空操练奔袭精兵,可真是见缝插针了。

这时间利用效率高极了,刘备义军越发的正规了。

天下纷乱,多有豪杰募集乡勇讨伐黄巾。其他乡勇有没有有意识的边行军边练兵,甚至能为了练兵,而不惜停下来,其他乡勇的部众能不能做到这样,不知道。

大概是没有,有也会很少。

而远超同行的刘备义军,势必出类拔萃。

今关羽带兵奔袭之法,练一天,未见分别,练十天,或许依然未能见分别。

然讨伐黄巾,前后最少半年之久,半年之后,日复一日,精兵纵然不成,也该初具气象。

李孟羲跟刘备大眼看小眼的看了半天。

“关将军把人带走了,咋办吗?”李孟羲无奈的问。

关羽一带三百人走了,除去辎重队三百人,新抓了三四千俘虏之后,新抓的俘虏也要派人严加看管,哪里还有人。

刘玄德想了好一会儿,一咬牙,决定抽调辎重队,一半人,再加上巡营队再抽点人,凑齐了三百人。

三百人只比那日攻城队人数略多,还要分成攻守两部分,很寒酸。

刘备就要把操练之事交给李孟羲全权负责,李孟羲笑着拒绝了。

“玄德公,你即已跟关将军学习兵书,练兵之法,也可学起。

练兵之事,你可自行为之,我要去看看城池构造。”

李孟羲说完就拱手告辞离开了。

不一会儿,士兵已在城下集合,刘备已经没主意了。

自涿郡起兵以来,练兵之事,本是关羽负责,后来李孟羲天降,练兵之事,就是李孟羲和关羽两人负责,今让刘备独自练兵,还是复杂的攻守对练,难度有点高。

敌楼下,刘备搓了搓手,一跺脚下城去了。

总得硬着头皮上了。

李孟羲说的很对,既然兵书都学了,练兵术自然也要学,没有任何一个名将是只会读兵书,而不会练兵的。

孙子兵法第一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兵法,第一篇,刘备这些天除了操练攻城战法那两天以外,日日有背记,已经把第一篇前四分之一背的滚瓜烂熟了。

李孟羲进度更快一点,背熟了半篇。

刘备下城练兵,而李孟羲顺着城墙环城细看,他远看山景,以及筑城地势,近看成池构造,城中布局,再细看细节,小到城垛,及小一块城上上扣下来的泥土,细细观看下来,他颇有所得。

一个城池的完整印象,在李孟羲脑海构建了出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欲扬唐
我欲扬唐
大唐盛世可以开启更强盛的模式,李密宁愿做一双手沾满血腥的屠夫,也不要做那天可汗,不要虚名,只要能让大唐不断变强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攻伐,分化,瓦解种种手段只为了不断减弱潜在敌人的实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量世界之物力、人力结大唐强盛之果。大唐不落之太阳,缓缓升起照耀世界。群友交流群:109507993
执着于勤
无敌太监,背靠女帝当苟王
无敌太监,背靠女帝当苟王
穿越成太监,只想当苟王。
范围围
大唐之刃
大唐之刃
大雾青云缦群山,唐疆万里甲衣还。之子于归宾客至,刃芒入鞘遇新颜。盛装载舞君臣笑,世事名臣看今朝。长相厮守时未到,安定边疆为唐朝。《大唐之刃·盛世长安》
林分二木
唐朝好驸马
唐朝好驸马
罗信是一个文质彬彬(无耻腹黑)、温柔儒雅(龌龊阴险)、怯弱胆小(无法无天)的人。被仨熊孩子尿醒,发现自己回到大唐贞观年间,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个娇柔温顺的小娘子需要调教,呃,不对,应该是培养……且看罗信如何刚正不阿(溜须拍马)、锄强扶弱(仗势欺人)、指点江山(拳打门阀,脚踩权贵),坐马车住豪宅,三妻四妾睡成排......
罗诜
大宋狂生
大宋狂生
狂生不一定要打打杀杀,也可以温文尔雅。比如:建个党、变个法、罢几个宰相,调戏调戏公主,再蹂躏蹂躏皇帝……毛驴揖手,客官有请。
毛驴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