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收钱的事……自己倒不是不会,毕竟二嫂可是趁着自己歇息的那段时间,教导过自己从一数到一百不说,还教导了她那什么九九表的,简单的算术她是会的。
见宋夏荷指着自己手里翻转的铁板,于苏果断摇头。
看小丫头神色,于苏也猜到了对方犹豫所谓何来,她浑不在意的呵呵一笑,点着炉子上加热的铁板。
“二妹妹,这个烤糕火候很重要,你才来可能把握不准,这个只能我自己来,你就受累一点,给我在边上装糕算账,放心,我相信你可以的,就是算错账也不怕,再说了,我们的顾客都是良心大大滴好的人,不会欺负你一个小姑娘的。”
前面的话是自己的安慰,也是对二妹妹深深的信任;后面这一句嘛……嘿嘿嘿,不用说,看摊子前这些纷纷点头,拍着自己胸配合的顾客就知道了;
见于苏这样的态度,宋夏荷也不再矫情推诿。
家里就二嫂对自己最好,她们最亲,二嫂都如此信任自己,她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宋夏荷当即撸起袖子,看向客人的双眼都冒光,“来来来,下一个到谁啦?这位客人您要称多少?”。
看到这父女二人瞬间进入状态,于苏满意了。
她点着糕,简略的交代道:“二妹妹,这个糕,一文钱三个,二十文一斤,你只消注意,装糕一定要用竹夹子,碰过银钱的手一定不能碰到糕就成。”
宋夏荷点头,脆生生应,“好的二嫂,我知道了。”
有了两个帮手,加之自打生意好后宋兴林又给她多定了个铁板,空出手来的于苏,两个铁板轮流齐上阵,销售的进度就快多了。
你一斤,我半斤的,不消多久,剩下的半桶浆就见了底。
于苏估摸着最后还能出一板的量时,就挥手打发后头来排队的顾客:“后头的客人,今日的浆子用完了,只剩最后一板糕,大家都别排啦,别排啦,要吃烤糕的,明日请早嘞。”
迟到的众客人……他们看着于苏的目光别提有多怨念。
“我说小丫头,你就不能每天多弄点浆子吗?谁做生意像你这样,每天就只卖半天的,有银子你都不挣,可真是……”
“就是就是,小老板,我都有好几次了,回回来你都老早收摊,这会还没到午时呢,你怎么就有没有了呢?”
“小老板呀,我建议你每日多弄点,下午也来出摊呗,我们通阳难得遇到这么个新鲜吃食,家里老人娃儿都爱吃,结果小老板你却太过份了,每日就卖那么一点点……”
面对一声声的控诉抱怨,于苏无视之,只一个劲的装傻充愣,嘿嘿嘿的朝着抱怨的客人干笑。
“承蒙各位父老乡亲、街坊邻里看得起,喜欢我们家的书生烤糕,只是小本生意,家里当家人又要进学,就我一个人忙,上午出摊,下午备货,弄多了我这小胳膊小腿忙不过来不说,就是我的小车车也拉不下呀!所以只能是辛苦大家明日赶早昂,呵呵呵不好意思了啊,在此我谢谢大家对我们书生烤糕的喜爱支持,谢谢,谢谢……”
边上头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忙的满头大汗的宋三得跟宋夏荷父女俩,就这么傻呆呆,眼睁睁的,看着于苏跟变了个人一样,一点也不怯场的,热情的跟形形色色的人打着招呼,你来我往的,父女俩的眼睛都看直了。
这还是他们家那个老老实实,乖乖巧巧,可可爱爱,存在感并不强的侄儿媳妇(小二嫂)吗?
等于苏终于打发走了杵在摊子前,就差没耍赖的可怜巴巴顾客们,把最后一板糕卖给最后一个包圆的顾客,一回头,看到的就是这父女二人这幅傻呆呆的模样。
于苏好笑。
“三叔,二妹妹,今日多亏你们来帮我忙,要不然我根本忙不过来。”
被于苏喊醒的宋三得哪里敢当,老实人连连摆手,“哪里,哪里,我也没帮什么忙,就是撑把手的事。”
宋夏荷也连连配合亲爹的话点头。
看着这老实头的父女俩,于苏知道他们就是这么个脾性,倒也不再多说,只把对方的帮助记在心里,一边收拾东西准备收摊,一边招呼人。
“三叔,二妹妹,你们难得进城来,是来寻我跟小哥哥的吗?有什么事情我们家去说吧,我先收摊怎么样?”
父女二人自然没有异议,纷纷点头不说还忙伸手上来帮忙。
三人齐动,就那么点东西,很快就收好了。
最后了宋三得见于苏要推车,身为长辈,既然自己在,自然是不可能让于苏这个小辈忙活推车的,虽然这小小的车子小的可怜,自己推拉都有些不便,但这根本拦不住宋三得。
一把挥开要推车的于苏,只让她跟宋夏荷一道走,自己一把背起边上一背篓的菜,伸手试了试推车的重量后,问于苏要了根固定木桶的绳子,将其绑在两个车扶手中间,绑完后用力扯了扯,确定牢固后,宋三得轻松抓起推车扶手间的绳子,招呼两小姑娘。
“二郎家的,二妹,走,我们家去了。”
见三叔拽着绳子轻松的拉着就走,于苏跟宋夏荷哎了一声,空着手齐齐跟上。
虽然不知道三叔跟二妹妹今日为何进城来,不过既然是他们来了,还帮了自己一场,自己就没有让人家白白受累的道理,招待他们是必然的。
通阳城内的菜市口在城南,一般城内居民买菜都是早早的去,这样就能买到新鲜的瓜果菜蔬,若是去的迟了,也得赶在晌午之前,就算是那时候去,菜市口里的菜蔬也是早上人家挑剩下的。
如果等到下晌去再买菜,菜市口就只剩下那些要价高的菜贩子在卖菜了,菜还不新鲜。
这个时辰点,日上中天,自己再去城南买菜显然是已经迟了,啥都买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