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驱魔人,从武馆走出的驱邪师

第615章 右掌教落网

费五从洞窟里面出来的时候,立即生出一种头皮发麻遍体生寒的恐怖压迫感。

一股强大的元神之力,远远地隔空锁定了他的位置。

入魂境驱邪师的照见范围十分宽广,远胜驭物境。

费五甚至没有逃遁的机会,也没有发现到敌人的身份,就感觉到元神压迫带来的窒息感不断攀升。

“你休想!”

费五强行捏碎一方保命玉符,在体外展开一层防御术法结界,抵御元神之力压迫带来的影响。

《保命玉符》只有在遭遇实质性生命威胁的时候才会自动激发,单纯被元神之力锁定,并不会被激活。

费五体外浮现出一层青绿色的矩阵式防御术法结界,心头的压迫感总算是被削弱大半,二话不说,掠向南面。

南面是唯一被放空的方向。

只有从这个方向,才有一丝逃出包围圈的机会。

然而。

驭物境想从入魂境强者的手里逃遁,本身就机会渺茫。

轰!!

一只覆天之手从天而降。

五品术法汲取天地间的力量,对附近的空间造成了些微的影响。

费五长期负责为天罗教派进行联络,本身并不是战斗类型的鬼修,经验不是很强,仓促之间甚至没有来得及避开,直接被一掌镇压得保命玉符布满裂纹,连人带防御术法结界打进了地里。

噗!

费五面色深红地喷了一口血液,脸色迅速转为苍白,艰难地从凹坑里掠出来,岂料第二道术法已经在头顶凝结成型。

费五全身僵硬,登时放弃挣扎。

咻!

数息之后,一道身影破空而来,悬停在费五的面前。

费五凝视来人面容,瞳孔渐渐紧缩,一脸惊骇、恍悟之色:

“没想到武朝第一驱邪师,第一阵法师竟然亲自现身荒芜之地,本座被你亲自逮到,不冤。”

来人正是封四海。

封四海居高临下地盯着费五,面带不屑:

“驭物境鬼修,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天罗教派是什么身份?”

“姓费,行五,天罗教派新任右掌教。”

被封四海亲自盯上,费五已经彻底放弃挣扎,爽快地配合回答问题,然后扭头四顾,道:“你们武朝陛下没有让你离开武都的魄力,看来这次大魏朝是下了血本,不然,不可能出动你这样的大人物亲自进入荒芜之地。”

封四海没有理会费五言语中对东方珏的嘲讽,继续追问道:“这些鬼蜘蛛,都是你养的?”

“哼,你猜。”

费五微微一笑。

噗!

噗!!

噗!!!

话音未落,三头铁尸同时从费五的脚下破土而出。

其中两头铁尸扑向封四海,其中一头铁尸抓起费五就钻入了地道。

封四海嘴角噙着冷笑:

“雕虫小技。”

身影幻化,人从两头铁尸之间穿过。

镜像分身术。

封四海直接来到了费五消失的正上方,脚尖轻轻触地。

地面轰然滚动,仿佛地龙翻身。

铁尸和费五一同混合着泥土从地里翻卷出来。

费五的身体被一只无形大手禁锢,拖拽到空中,双手抓着脖子,两眼泛白。封四海一边抓过费五,一边驾驭本命飞剑。

咻!

飞剑回旋穿插身前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