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大明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整风

葛珲端坐着,道:“内阁,户部,三司都发了公文了,严格限价,你不会让我们为难吧?”

老者刚要说话,就看到一众都察院的衙役,冲入对面的铺子,将掌柜与伙计,全数捆上了,不管他们如何叫喊,直接贴封条。

“看到了吗?”葛珲回头瞥了眼这老头,道:“不听话,就是这个下场,我估计,没有两千两银子,两三年内是出不来了。”

一千两,对于老者来说,以前半年都赚不到,现在就更难了。

他脸角动了动,挤出一丝苦笑,道:“小人明白了。”

葛珲又坐了会一会儿,看着老者交割完毕,将盐都收入仓库,这才施施然起身,拍了拍衣服,道:“以前的孝敬还照数,每个月月底,送到宅子里去。”

说完,也不管老者什么反应,径直就走了。

老者一脸堆笑的将葛珲送了出去,一回头,就满脸怒容,嘴里喷出一堆没人听得见的脏话。

……

随着朝廷的不断发力,京城的盐价,迅速得到控制,大幅度回落,已然跌到了长芦事发之前。

但这并不能让崇祯满意,第二天一早,他就将七卿在京的叫到乾清宫,一番密授机宜后,六个人,满脸肃然的出了宫。

内阁门前,黄立极与周道登并肩,远远的目送六个人出宫。

周道登见内阁已然完全被架空,看了眼黄立极,欲言又止。

黄立极双手抱在身前,淡淡道:“吏部那份名单,你看过了?”

周道登一怔,转向他,道:“看过了,基本上都是京官,看来,陛下整顿吏治之心很坚决。”

吏部的名单,是一份任免名单,对京中六部九寺的官员进行了任免迁调,涉及大小官吏,一百多人!

这种规模的任免,也就是东林党与阉党权势最盛的时候发生过。

黄立极立着不动,道:“你这孑然一身的,将来若有事,为你说句话的人都没有。”

周道登隐约感觉黄立极是在暗示着什么,心里思索着,并没有接话。

他不朋不党,在酷烈的党争中,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就是看风向,而后是谨言慎行。

他不亲近东林党,不得罪阉党,凡事随大流,不犯错,不得罪人。

黄立极只是说了这一句,等王永光,曹于汴等人背影消失,道:“工部那边正在准备修整两河,你找个机会,去巡视河工吧。”

周道登越发绝对不对劲,道:“元辅,您的意思……”

他还没说完,黄立极已经转身向里面走了。

周道登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心中警惕起来——是要出事了吗?

都察院。

曹于汴将都察院的所有御史言官以及各司主官都叫到了正堂,坐在主位上,面色严正,神情肃穆。

堂中,站着一百多人,济济一堂。

在门外,是都察院的衙役,经历司,照磨司,司狱司的人站满院子,俨然一副大动干戈模样。

上百个言官,站在大殿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都看向曹于汴。

曹于汴在都察院来来回回十多年,也是老熟人了。

在堂中,还有左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除去两个右都御史在外,都察院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右佥都御史席玮点过名,转过身抬手道:“台长,人都齐了。”

曹于汴目光看向下面的这群人,没有废话,直接沉声道:“自嘉靖以来,言官风闻奏事之风日盛,已然不可约束,人人畏之如虎,谈言色变。本堂身为都察院台长,决心整顿都察院,一改劣风,还本清源,归于监察之本意……”

整顿都察院,是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都会做的事,明面上整顿风气,实则还是为了打击异己,抓紧权力。

虽然有些人心生疑窦,可大部分人并不在意,他们是言官,别说台长了,就是阁臣,首辅又怎么样?

曹于汴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面色不动,道:“本堂制定了新规,今日,颁布于众,即日起,必须严格遵照,不得违逆,轻则罢官夺职,永不叙用。重则下狱论罪,从重处置!”

满堂言官,似乎预感到了不好,抬头看向曹于汴。

席玮转过身,拿出一道公文,看了眼众人,朗声道:“台规第一条:即日起,严禁结党,不得串连,不得恶意针对,不得连章抟击,不得虚假、构陷、揣度而参劾。第二,非本人所辖之事,不明就里,不得参与。若要上书,需有上级核准。第三,凡涉及三品以上官员以及事务,上书须佥都御史以上署名。第四,对于朝野发生的大小事,必须谨慎小心,求正再三,须以公心,不得肆意扩大,裹挟舆论。第五,涉及军国大政,边防重事,非我言官所辖,不得肆意评点、曲解、抨击,左右国政、边略……”

“等等!”

不等席玮念完,有人忍不住了,一脸肃然的抬手向曹于汴,道:“总宪,我等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从不敢懈怠,这些新规……”

“你是陕西道监察御史,”

席玮放下手里的公文,冷眼看着他,道:“陕西近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为什么没有看到你的一份禀告,一份奏本?你的兢兢业业,是去了当地,白天吃喝,晚上青楼,临走揣满银子,其余之事,一概不闻不问是吗?”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目光骤变,旋即沉声道:“席大人,话不能乱说,我……”

“来人!”不等他说话,席玮就向着门外大喝。

立时间,司狱司的差役就押着两个人,挤进人群,来到了近前。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一看两人,神情慌乱,脸色发白。

席玮看着他的模样,冷笑一声,道:“拉出去!”

这陕西道监察御史嘴唇蠕动,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硬生生被拉了出去。

满堂的人,一时间十分安静,看着人被拉走,一个个无声对视着,眼神接触,闪烁不断。

席玮看了眼,再次拿起公文,道:“第六,各道监察御史,都给事中等,须专以值守,除虚务实,贯彻命令,不得曲折、抗拒,更不得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从中渔利……”

“台长,”

又有人忍不住了,抬起手与曹于汴,道:“虽有蛀虫,但我都察院,向来以清正立朝堂,敢言直谏闻于天下……”

“你是巡城御史,”

曹于汴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道:“京城盐价涨上了天,我没有接到你的一份奏报,在此之前,更没有看到都察院有任何举动……”

这位是硬茬子,打断了曹于汴的话,抬着手沉色道:“下官于数日前,巡视城中,于十多家商铺进行了警告,严令他们不得肆意抬价,不得牟取暴利,这些,都在下官的巡查记录中,台长何言下官等什么都没做?”

曹于汴面色不动,道:“你做得很好,有力的控制了盐价。”

那巡城御史刚要说话,曹于汴目光锐利起来,道:“本官希望你日后也能这样,凡事适可而止,像对待那些商户一样,走走过场就可,不要抓着什么,就上蹿下跳,左右勾连,一道接着一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等这巡城御史说话,又有人抬手,打断了曹于汴的话,大声道:“台长,我等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我等的职责,都察院乃是太祖钦立,台长限我等权力,我等渎职,台长违背祖制,请台长三思。”

他话音一落,又有人出列,道:“新规阻我等风言奏事之权,台长有阻塞言路之嫌,请台长收回成命。”

“请台长收回成命!”

又有御史出列。

“请台长收回成命!”

有给事中出列。

“请台长收回成命!”

不多久,站出了十多人,大声的说道。

席玮见状,满脸难看。

这些人,无法无天惯了,居然当众威逼起了台长!

------题外话------

推荐票,月票,投一投鸭~~

感谢‘无语am’老板打赏,老板夜夜做新郎~~~~~~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
德意志风暴
德意志风暴
一场试验事故,让苏强意外穿越到1919年的慕尼黑,成了一名本该死于劫匪之手的外交官之子——克莱.霍夫曼。这是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战败,正面临着列强的收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恶魔崭露头角的时期,一群疯狂的人,刚刚露出獠牙。那些在荧幕和书本上出现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席卷整个人类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无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无人可以在这场风暴
煮熟了的螃蟹
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
张扬穿越成为大齐朝一个官家子弟,老丈人为了保他不受朝廷纷争,将他安排到了蜀地成了一个郡守兴修水利、分农田,鼓励通商,将原本荒芜的蜀郡变成了世外桃源一般老丈人原本只希望他能苟住,没想到张扬玩转朝廷,成为封疆大吏。
慕容好吃
从县令到帝师
从县令到帝师
秦朗穿越至大魏朝,成为武陵县县令。八年时间,武陵县从一个饱受战乱的穷县,被秦朗治理成大魏朝的人间天堂。此时正值大魏太祖微服出巡,偶然至武陵县。棉花问世,工厂遍地,种牛痘……武陵县各种新奇之物,魏太祖看的震撼不已。“狗县令,明明有着不世之材,却非要窝在武陵县,每日勾栏听曲……”魏太祖心中羡慕嫉妒恨,为了让秦朗从武陵县上京,嫁公主,封爵位……秦朗:“是怡红院的花魁不够漂亮吗?我在武陵县当个土皇帝他不香
少年腾飞
入侵红楼
入侵红楼
一个现实世界里的普通打工人偶然得奇遇进入红楼梦世界,且看如何改变那些令人惋惜的佳人悲惨命运……群817907601
大头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