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五十四章:大明周刊(求推荐票,求月票)

“十月十日,大明周刊正式发行。确定每隔七日为一周,天启七年十月十日为周一,下一版大明周刊将于下周一,即十月七日发行。大明周刊的定价为每份三文钱。”

此时明朝时空的纸张,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千张,次一点的买到两千张,当然,纸张的大小肯定不是报纸这般大。

但是采用优化的造纸术制作出来的这种报纸用纸,其成本单张大概为半文钱,而采用新式手摇印刷机制作报纸的人工成本费用在报纸用量达到十万份的量之后,可以将成本压到单张半文钱。

综合来讲,一张报纸的成本费就是一文钱,售价三文钱,是考虑到之后的运输成本和售卖不出去的情况。

但这些其实都是小钱,相比于掌控舆论来说,就算是完全地白送,朱由检也会去做这件事。

在现代“网络冲浪”这么久,他可是深知舆论这种东西的威力,这样的武器,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少京城之内,不能放手。

报纸的前两条内容就是把著作司和报社成立的事情和大家讲一讲。

接下来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报社今后的主流内容。

“天启七年,陕西大旱,蝗灾起,粮食绝收,民不聊生。陕西巡抚赈灾不利,去职。七月,有灾民王二者不满士绅欺压,揭竿而起,与种光道等率数百人起义反抗。

九月,王二改名王饱,整合灾民号天道军,发出口号称:替天行道,天下为公;均田免赋,人人如龙。

十月,天道军席卷澄城县,白水县,韩城县,宜君县四县之地。”

这个消息,真的就是一则消息,没有作任何评价,完全地把这件事讲了出来,讲给了这些原本或许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普通百姓听。

念诵出这段内容的那个秀才都觉得不可思议,有那个王朝会把叛乱如此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而不去评说。

甚至这段话之中,都没有用到“反贼”这样的字眼,而且还用到了“揭竿而起”和“起义反抗”的字眼,这都有着赞同的意思在里面了。

朝廷自己骂自己?

再看下一条消息。

“天启七年八月三十日,西虏犯宁夏镇塑堡洪广营,总兵吴尽忠拒却之。帝嘉之。”

这算是一条好消息了。然而接下来一连五条消息,都是记载的某地的灾害和叛乱。

没有任何评论色彩的文字,听到那些百姓的心中,却是非常的震撼。

因为从来没有哪个朝廷会让他们这些老百姓知道这些,知道他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种种的灾难,天灾人祸,国家承受着这一切。

听着听着,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流出眼泪。

或许是自己与那受灾的百姓或者受到欺压而不得不站起来反抗的百姓感同身受,也或许是因为国朝遭受这些苦难而心中悲戚。

古代的百姓,就是知道的太少了,他们不知道国家经历的事情,当然不可能去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去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

朱由检很明白,把这些消息传播到京城之内,有可能会造成慌乱,不过如今京城的底层商铺和雇工都是煌夏商会的人,他不担心会出现乱子,而想要做到和百姓站到一起,那就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情,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
穿越大明洪武时期,顾良成了一个小小的腐败县令。你问他怕不怕?当然怕啊。洪武帝是谁?那可是历史狠人,砍头就像吃饭喝水。“但我没得选啊,不腐败怎么进步?不进步怎么给洪武帝搞蹦迪,做酒吧,产业一条龙?”“这年头,什么都要钱!不腐没法运作啊!”顾良摊了摊手,看着围坐一圈的其他囚友。胡惟庸,蓝玉,李善长:“……”
小车仔
蒸汽大隋
蒸汽大隋
多次违规操作让主角被空气锤爆头穿越到隋末同名农村少年身上。别人穿越不是帝胄就是门阀俊秀,李平却只是个农户之后,并且刚穿越过来全村就已经死于乱军之下,无奈只能和几个小伙伴逃入山林。“农民就农民吧,好歹给我选个大城市啊,怎么是个山沟沟?还有我的金手指呢?怎么铁匠铺也跟着过来了,感情穿越后还得干老本行?”投靠李世民?加入义军?不存在的。看主角如何在隋末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工业帝国,并以集团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以
老夫和你拼了
红楼:什么?我是皇帝?
红楼:什么?我是皇帝?
误入红楼,叫张破厄,当了皇帝,学会拉扯,劳逸结合,贪爱美色。
于中悦
谋晋
谋晋
本书轻穿越、无系统、非爽文,只是沿着真实历史脉络演绎的历史类小说,喜欢研究历史的可以一起探讨,喜欢看爽文的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五胡乱华,中原陆沉,庙堂之上,禽兽当道,市井之内,野兽横行;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东晋的温峤、瘐翼、诸葛无绪、殷浩、蔡谟、司马昱、谢安、谢玄、王坦之、王彪之、刘牢之、刘裕皆是当世之能臣,成汉李势、仇池
石头阿愣
史上最强农民
史上最强农民
李长生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古代山村,凭借穿越捆绑的金手指,精通医术,精通种植,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将小小的山村打造成战国时代下超然物外,人人向往的圣地。
小菜鸟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