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是一个奸臣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子心

“这个臣没多看,不过看营寨,顶多一两千骑。”当时对方人马就这么多,张怀义确实没必要在这点上说瞎话,毕竟万一真对上来,知道他乱说一气,肯定要被问责。

‘怕是探潼关虚实吧......’皇帝盯着烛火呢喃一声。

旋即,他将这话压下去,重新开口:“还有呢?那妇人和孩子眼下如何?”

“没......没后面什么事了,那妇人和孩子好得很,正跟我兄弟坐马车回来。就是收了一些惊吓,再过一两日大概就回长安。”

听他说到这里,李晔就感一阵头大,怎么还有人,就不能一口气说完?癞蛤蟆,捅一下,跳一下!

压抑的怒气,憋不住了,朝张怀义吼了出来:“一次给朕说完!”

张怀义被吓了一跳,噗通又跪下来,僵硬的挤出一丝笑。

“刚......刚才臣说忘了,妇人是我兄弟的嫂嫂,自然是一起回来的。”

他语气顿了顿,接着道:“对了,我兄弟叫耿青,能说会道,品性端正,做事很厉害,先帝还在时,曾任过刑部郎中、刑部尚书,只是都没坐多久,后来他爹去世,回了飞狐县守孝,一晃就过三年了,正好回来长安,不如让他回朝听用吧?”

“耿青?朕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那边的皇帝负着双手站在光影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来,“张都统还未脱罪,就急着推荐兄弟了?呵呵,果然讲义气。”

“呵呵,陛下也这么觉得?”

李晔看也没看他,抬袖一拂,冷哼:“滚出去!”

那边,张怀义缩了缩身子,连忙从地上起来,连滚带爬的跑到门口,又被皇帝叫住。

“待那耿青回来,你通传他,早朝时来见朕。”

“谢陛下!谢陛下!”

张怀义兴奋的连连拱手躬身,得到回复撒开脚丫子就往外跑,与之错开过来的,是一个身形极魁梧高大的汉子,两人撞了一下,张怀义背后的柴禾顿时散落一地,连带人也摔到地上。

“走路不长眼啊!”他从地上爬起来骂了声,看到面前这人愣了一下,对方也没动怒,抬手抱拳:“原来是张都统。”

张怀义口中‘切’了一声,还了礼,转身就走,至于这魁梧大汉看着他背影,又看了看洒落一地的柴禾,径直踩了过去。

走上文昭殿,跟着等候的宦官来到侧殿书房,拜见里面的皇帝,李晔坐在龙案后陷入思绪,待大汉进来,他才抬了抬眼。

“顺节,朕要吩咐你办一件事。”

下方的汉子抬起浓须阔脸,重重抱拳,面色肃穆:“还请陛下下旨。”

他原名胡弘立,枢密使杨复恭的义子之一,改名杨守立,勇武过人,有着百人难挡的武艺,性子却与豪迈的模样大相径庭,阴冷残暴,神策军上下都惧他,如今被李晔笼络到身边,赐姓:李,名顺节。

“朕觉得刚才张怀义带兵去潼关追击贼人有些蹊跷,他言途中碰上朱温,尽管此人嬉皮笑脸,像个草包,但朕不敢真拿他当糊涂蛋看待,你去刑部,叫上屠是非,你二人联手追查此事,还有,崔相已经许久未来朝中,府上管事也不知他去了何处,这两件事碰到一起,朕不查清楚,实在寝食难安。”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还有一个叫耿青的,你不要动他,待查明一切后,朕自会处置,不可乱来。此事完后,朕就加封你为十六卫大将军,兼诸道兵马使。”

李顺节抿着嘴,重重抱拳,“臣绝不辱圣命!”

“下去准备,朕就在宫里等将军回复!”

拉着对方说了一阵,方才让他出宫去刑部找屠是非,李晔站在书房门口,看着离开的背影,脸上的表情至始至终都有些古怪,就连身边侍候,喜欢揣摩心思的宦官,也难以摸清这位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不久,一拨兵马夹杂捕快的队伍在城中逗留了两日从春明门而出,同时,当日下午,潼关方向回来的马车,悄然驶入城中。

走过曾经住过的那处院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