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明

第一百七十一章 放逐

在崇祯与毕自严商议着的时候,温体仁与周延儒相继出了内廷,走在出宫的路上。

两人各有表情,各有情绪,一句话都没有。

周延儒恼恨温体仁的‘一千万两’,同时担心他的一百万,这一百万, 他明显感觉到,没有让崇祯满意。

这对他这种野心勃勃的人来说,是一件极其不好、或者说,危险的事情。

温体仁同样‘胸怀抱负’,他有才华,有能力,有背景, 差的就是一个机会!

新帝登基, 新朝乏人, 这是他最好的机会!

他脸色孤傲,双眸炯炯,脚步飞快,。

经过这段时间缓冲,他已经不在意这一千万能不能凑集,而是想到了更多。

之前,外面一致传言,阉党拿出了两千万两认捐宝钞,现在,皇帝又要他拿出一千万两——是不是说,在皇帝眼里,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让温体仁通体发冷,神思不属。

大雪纷飞,脚下的雪已经淹没脚踝,但行色匆匆的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只想着尽快出宫。

但他们刚走到内阁外的会极桥旁, 就有人内阁中书急匆匆过来,拦住了两人,道:“二位大人,次辅有请。”

周延儒,温体仁如惊弓之鸟,被他吓了一跳,定住神,闻言对视一眼,只得强压内心慌乱,道:“带路。”

中书领着二人,过了桥,进了会极门,来到内阁。

这时,周道登正出来,两人刚要见礼,周道登只是瞥了他们一眼,就面无表情的走了。

两人心里都有疑惑,不多言, 径直来到了张瑞图的班房。

张瑞图根本不给他们见礼的机会, 一脸寒霜, 怒气冲冲的道:“我想问二位侍郎,你们东林人,到底要干什么!?”

周延儒神色微变,他被归入东林党了?

温体仁倒是冷清,抬起手,道:“张阁老指的是?”

张瑞图冷眼盯着,拿起手里的三道奏本,道:“你自己看!”

温体仁确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接过来打开看去。

第一道,是福清知府上奏,请求为叶向高增加抚恤,配享宗庙的奏本,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温体仁知道,叶家涉入福建转运司贪渎案叶家不少人被锦衣卫抓了。

第二道,是苏州府同知上奏,言称‘南六北四’对天下士子不公平,都是寒窗苦读,为求报国,怎能因为南北而限?

温体仁看着这道,目光动了动。

‘南六北四’,是大明太祖锁定,是因为第一届科举,进士及第的,几乎都是南方士子,引起了北方士子不满,纷纷认为存在舞弊,最终朝野纷争之下,才定了‘南六北四’的规矩。

温体仁思索一会儿,打开第三道,只是匆匆一扫,神色就凝重起来。

这是一道弹劾奏本,来自于赵南星的再传弟子,江西按察司好,奏本中有一句:‘先朝初立,百废待兴,阉贼擅权,万民愤慨,诛贼复贤,天下所望’。

大概意思,就是诛杀魏忠贤,为东林党人翻案!

温体仁神情孤傲,双眼严肃,明白张瑞图为什么生气了。

魏忠贤还没有倒,阉党大部分还在,这种时候上这样一道奏本,居心叵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