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六十章 盐铁专卖与走私商人

大明江山是从蒙元手中夺过来的,在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为打击北元,便对逃到塞外的蒙古残部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封锁政策。

朱元璋说了:

互市,不办了。

交易,不要了。

跑不过他们,也要封死他丫的。

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经济封锁嗤之以鼻,认为没多大作用。

有这种观点的人,通常都是这样想的:

蒙古部落嘛,渴了有纯牛奶,饿了有牛羊肉,冷了有纯天然的羊皮大衣,大口喝奶,大口吃肉,大大咧咧迎着风,潇洒快活,吃穿不愁,用得着怕大明的经济封锁?

这没错,大明再封锁,也拦不住蒙古部落养牛马,也拦不住人家造娃。

可是你再怎么吃牛羊肉,也得用盐吧?

没有盐,吃东西什么味道都没有,这也就罢了,顶多委屈下味觉,不会委屈胃。

可一旦长时间不摄入盐,人的身体机能便会损坏,浑身无力,到时候别说牵羊放牧了,就是给你一根绳子,也只有被牛马拖着走的份。

蒙古不是草原便是沙漠,哪里来的盐?

就算你走了运,找到一个盐沼泽,估计也只够你一家子人吃的,想要供应庞大的蒙古部落,想都别想。

除了盐,还有铁。

别看蒙古草原多,偶尔还有几座山,可发现的铁矿不多啊,再说了,就算是挖出来铁矿,你也需要匠人吧?

总不能点个小火堆,烧石头玩,这刀子、铁锅,就烧出来了……

很不幸,蒙古部落地方很大,但盐铁这东西,奇缺。

再看中原王朝,很多朝代,都将盐铁作为一把利器,握在朝廷手中,称:

铁盐专卖。

事实上,盐铁专卖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专卖的。

夏、商、周等朝代并没有专门的盐业政策,只是设置了管理食盐采制的官员,允许民间自由开采,你弄出来,你自己吃也行。

一些诸侯还将盐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盐的定位就是一种大家都需要的土特产。

到了春秋时期,事情就变了。

齐桓公想了想,这是个乱世,与其被人干掉,不如干掉别人,干掉别人那得需要钱,有钱才能搞军备竞赛,问题是谁能给自己捞钱。

齐桓公找到了鲍叔牙,鲍叔牙摇头,表示自己干不了,于是推荐了经济学家管仲。

管仲上来之后,实施了“官山海”政策,意思是,齐国所有的山林海泽都是官府的,食盐与矿产当然也是官府的。

管仲创造的盐政,可以说是“部分专卖制”,官府可以采盐,民间也可以开采,但是有一点,民间开采的盐,你不能拿到门口,摆个地摊就给卖了,必须卖给官府,官府统一销售。

兴盐铁之利,让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再看秦朝,其实秦朝的兴衰,自始至终都有着盐铁专卖的影子,虽然有些时候也允许地方开采食盐,官府负责征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
隋唐之天宝大将扫清寰宇席卷八荒
隋唐之天宝大将扫清寰宇席卷八荒
重生宇文成都,李元霸晋阳宫举六千斤金狮。宇文成都笑而不语,举起三千斤金狮轻轻一抛,便将金狮抛起数丈高,惊得杨广大呼“天宝将军莫不是天神下凡”。洛阳武举,李元霸姜松大战三天未分胜负,宇文成都大喝一声:“你们一起上吧”!手持凤翅鎏金镗仅仅十几个回合,二人皆败下阵来。天下英雄宇文成都称第二,那个敢称第一。灭高句丽、新罗、百济一统辽东半岛,扫东突厥,迫降室韦,覆灭靺鞨,屠灭倭奴,杨广大呼:“天宝将军已经灭
月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