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67章 谁言四郎不类父?

刘恒前来长安,主要是为了两件事,刘启封王,以及南国诸事。

刘启的事情,刘恒只要做个见证就好,而南国的事情,就没有刘长所想的那么简单了。

“主要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楚国还好,吴,长沙,南越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一个梁国的百姓,就能顶这三国之民...我在南国,也是想方设法,免肉刑,鼓励生育,开医馆,推广新作物...可还是不够啊。”

刘恒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而南人又有陋习,爱蓄奴,其中以巴蜀,长沙,南越,吴等地最重...富裕人家,家臣隶奴数百,又有家僮宅妾,就是不算这些私奴,如今之官奴便有十余万之众...”

“若是说诸侯吏之奴...那是难以数计啊。”

刘恒认真的说道:“按着汉律,彻侯奴二百,公主二百,关内侯及吏民则百...而我大汉有吏员近十万...其奴几何?”

“再加上地方那些豪族,奴婢千群...”

刘长轻轻抚摸着胡须,问道:“四哥的意思是?”

“可以一步一步减少他们的数量,将他们变成庶民,让他们独自耕作...这是能在段时日内增加人丁的最好办法,我认为,陛下可以下令,且先将所有官奴之中年满五十岁的人赐为庶民。”

“然后明确的规定官吏奴婢之数...最后再逐步削弱地方蓄奴之风。”

刘恒有着很精细的想法,就是针对如今的蓄奴之风,刘恒认为,如今的蓄奴规模虽然比起从前要小很多,可这么多不登记在户籍中的奴隶,简直就是浪费,一方面是对这些人的怜悯,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人力的重视了。

为别人家办事,和为自己做事是不一样的。

不过,刘恒很谨慎,这种事,一旦办不好,让那些家臣的日子还比不上从前,甚至开始怀念当初做家臣的滋味,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听着四哥的话,刘长却哈哈大笑。

“四哥,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啊!”

听到刘长的话,刘恒无奈的撇了撇嘴,他太了解这个弟弟是什么德性了,果然,看到刘恒的表情,刘长就迫不及待的狡辩道;“四哥,我说真的,在你之前,就有人给朕说过这件事,他说的可比你可怕多了,他说大汉至少有两百万隶臣是没有登记入户的。”

“秦国将隶臣登记在主人的户中,可大汉却还有完全被庙堂所遗忘,不在任何户籍里的隶臣。”

刘长这么一说,刘恒方才有些相信了他。

“哦?这个人说的倒是不错,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朕思考了很久,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罢免所有的隶臣!”

“什么?!”

刘恒险些跳了起来,他瞪大了双眼,叫道:“不可!不可!长啊!不可!!”

“四哥,你且别急...我是这么想的,设立一个新的籍,将这些人单独入户,往后有人再用他们,就得给与钱财,不能随意杀害他们,他们可以上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也知道,庙堂不可能让数百万人独自出来耕作,不过,只要立了籍,他们就能算是庶民,与农夫也不过是职务上有所不同而已...”

刘长很是费力的给刘恒解释起来,刘恒有些明白了。

“你这是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奴籍?”

“奴籍也太难听了,叫隶籍吧。”

刘长认真的说道:“四哥,你想想,这套办法可不可行?如今的大汉,那些家臣是不能上诉的,不能交友,不能外出,不能饮酒,各方面的限制甚至都不如商贾,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户,若是有了孩子,也是终身为他人之家臣,若是设了一籍,那就不同了,没有人可以杀害他们,他们若是攒够钱也能转籍,孩子进入其他籍也可...”

“可能会有些麻烦,做的不能太急,但是也算不错的办法了。”

刘恒说着,又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是我啊!”

“那是谁最先提议的?”

刘长无奈,叫来吕禄,低声吩咐了几句。

刘恒就在厚德殿内吃着茶,耐心的等了起来,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来人,一个老者在几个太医令的簇拥下,一脸无奈的走进了殿内,这人正是陈平,陈平走进殿内,目光就落在了刘恒的身上,两人对视了一眼,又迅速移开了目光,刘恒顿时醒悟了,原来是你啊,难怪呢。

看到陈平到来,刘长赶忙让他坐下来,又询问起了他的身体情况。

“多谢陛下的关怀,臣无碍。”

两人寒暄了片刻,刘长方才想起了什么,又令人去将刘敬给叫过来。

当这几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大汉的豪族都应当颤抖了。

刘长将刘恒方才的提议又说了一遍,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面对这种当面抄想法的行为,陈平并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其实,刘长这样抢功,在很多时候,反而是保护了大臣,有的提议,刘长可以想到,别人若是想出来,那就要坏事了,当然,陈平其实也不在意这个,反正他想到什么也不会有人想不开跟他动手。

面对刘长的这个提议,刘敬大概是最惊喜的。

这位仁兄,一旦发现有机会对豪族动手,整个人都会变得激动起来,先前,他就是全力让“百姓们”自愿迁徙,自愿着迁徙了大概七万多户,刘长生怕他做出什么举动来,还曾特意派人去问了,都是自愿的,绝对没有一个是受到强迫的。

“陛下,此事可矣!”

“当初大汉初立,百姓食不果腹,只能卖身为隶臣,以求活命,只是一旦卖身,终身为奴,世代为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他们不能上诉,每日为主家做事,也不过是能得到很少的粮食,别说吃饱,有的地方,为了防止隶臣逃走,每隔两天才给他们吃一次饭...地方上,豪族之耕地连绵不绝,家僮隶臣以千计....”

“陛下如今要设立隶籍,这也是有迹可循的,不过,就怕那些豪族不愿,故意驱赶隶臣,用他们的命来逼迫庙堂!”

“以臣看来,最好还是让臣来负责这件事,臣会让他们都配合陛下的政策...”

刘敬的事情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收敛,不能对一个戍卒欺人太甚,否则,等这个戍卒做了九卿,那是要大霉的!!

当初那个强征刘敬为戍卒,送去陇西的齐国大族此刻大概是肠子都悔青了。

刘敬被送往陇西的道路上,正好遇到了一个同乡的将军,他请求这位将军告知一声刘邦,说自己有要事跟皇帝面谈,随即劝说刘邦,要求定都在关内,不要定都在洛阳,提出了掐住天下的咽喉来打击他的后背的安国战略,在随后,张良又提出了跟他一样的建议,于是乎,刘邦即刻听从了吩咐,并且赐姓刘,将刘敬留在了身边。

再往后,刘邦要出兵打匈奴,特意派使臣去查看,冒顿下令将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示弱,使臣们回来后都觉得可以出战了。

唯独刘敬看过后对高皇帝说;“两国对峙,一般都是通过武力来威慑对方,如今冒顿主动示弱,肯定是有意引诱我们出击,若是去了要中埋伏。”

高皇帝大怒,骂道:“齐国老孬种!”

然后刘敬就被下狱了,高皇帝就出征了,后来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好在高皇帝并非是袁绍,他战败而归,火速释放了刘敬,封为侯,再三道歉。

事实证明,刘恒,陈平,刘敬三人坐在一起,刘长就只有喊“对对对”的份了。

三人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针对原先陈平,哦,是刘长的简陋的提议,做出了诸多的更改,先赦免四十五岁以上的官奴为庶民,然后再逐步通过新律,规定出新的籍,然后就是想办法为那些主动脱离或者改籍的人提供生活保障,当然,还有针对不听话的豪族该怎么办的律法。

三人一致认为,这件事,是要从上往下,先从皇帝这里开始,才能让其余人信服,至于官吏这边,问题倒是不大,一切都可以按着爵位来做出合理的规定,爵位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吗?

刘长激动的点着头,若是以四哥为右相,以陈平为左相,以刘敬为御史,以师父为太尉,这三公的实力大概是要爆表的。

刘长还真的就有留下四哥的想法,只是,南边同样缺少一个精明强干的诸侯王,赵佗那个老头可不好对付啊,就如意这样的,能被活活玩死,何况,南方有四国呢,往后还准备继续南下,四哥坐镇在南部绝对是更加合适的。

至于陈平,还是养好身体,大汉是不能缺少了陈平的,若是没有陈平,以后的黑锅该让谁来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被李世民,全城通缉
开局被李世民,全城通缉
楚笙穿越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贞观七年!不曾想前世碌碌无为的楚笙,开局便在终南山下,偶遇长乐公主。一个打火机,一包辣条,半包香烟,外加一枚硬币!长乐将这四样东西,如数交到了父皇李二陛下的手中。李二陛下和群臣惊为神物。擅长作画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将楚笙的相貌和衣着完美的绘画了出来。“传朕旨意,立即全城通缉……”…………………………………………………………
笑看风云再起
逍遥江山
逍遥江山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秘密迎朱高炽登基为帝,视为明仁宗。就在这一年,一家中等公司的销售会计师在游览泰山之时,被人算计从泰山推下,来到了大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遇奇人、做奇事、历奇险,习得一身武功。原本只想好好过日子,不想一夜忽有星变“天命尽矣!”明仁宗驾崩,明宣帝即位,杨峥也被卷入滔滔历史洪流中,从此灭”弥勒教“斗汉王
一景之月
明越坡
明越坡
元末明初,人才辈出;英雄归路,疑云密布。百战百胜的名将常遇春真的是暴病身亡的吗?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云南后,客死他乡了吗?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还是为了帮助朱棣寻找建文帝?抑或是另有他因……一个穷屌丝、一个西部山区的支医大学生,在汶川地震中遭遇“虫洞”,时间旅行让他穿越回到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末年。阴差阳错,他与还未成名的沈万三、常遇春结为兄弟。兄弟、义气;金钱、权
国之祯祥
捡只英灵做妹妹
捡只英灵做妹妹
【一帝四皇通缉令】参赛作品
无相法师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张燕穿越到了汉末乱世,成为邺城内的一名黄巾伤兵。此时,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开始遭到了官军的迎头痛击,在卢植的指挥下,张角连战连败,眼看城破在即。张燕本人却因深受重伤,无法行动······
温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