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苏联

第170章 突击火箭炮

轰轰轰轰——

足足12门M30型122毫米野战榴弹炮齐射开火的阵势不可谓之不大,脱膛而出之后向着叶利尼亚城城中心径直飞去的122毫米全口径炮弹,其在苏军炮兵序列当中的正式型号为D-462A型炮射烟雾弹。

这一型因为口径够大而装药量十足的122毫米烟雾弹拥有着惊人的覆盖范围,经由定装延时引信在半空中起爆开来的烟雾弹,可以在短短半分钟时间内就扩散成一团直径50米的球型烟雾团。

且如果炮击目标地点有微风助力又湿度适宜的话,烟雾的扩散速度和覆盖范围还要在此基础上来的更快更大。

四轮齐射炮击后足足48枚122毫米全口径炮射烟雾弹,全数精准地落在了马拉申科所标记的城中心广场地带。

这些在定装延时引信作用下于半空中起爆开来的烟雾弹几乎只用了半根烟不到的功夫,便将一道瞬间拔地而起的宽厚烟幕彻底阻拦在了德军据点大楼和马拉申科所在的街道之间,高度远超五层楼有余且厚达十余米的烟幕屏障比马拉申科预想中的结果还要更加给力的多。

眼见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已经到位,自知机不可失的马拉申科当即抄起了手边的通讯器,向着整支攻城纵队所有车组开口下令。

“就是现在,同志们!按照现有阵型立刻前出,在广场上摆开进攻阵型!重型坦克顶在最前面,特种坦克紧随跟上,突击火箭炮兵摆在最后立刻做炮击准备,等着烟雾消散以后要第一时间把那栋德国佬的破楼给轰平了!”

伴随着马拉申科口中的一声令下,原本后撤至德军火力据点视野盲区的整支攻城纵队立刻便开始行动起来。紧随在前锋部队身后一堆“头顶钢管”的轻型小车,正是马拉申科口中方才所提及的突击火箭炮兵。

作为火箭弹武器技术的先行者与实用者,经诺门罕一役中率先将空射延时火箭弹装上了战机,并在日本关东军身上实验成功的苏军大受鼓舞,陆地火箭弹投射兵器的实战化随即开始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下去。

在喀秋莎重型车载火箭炮成为了苏联炮兵的新宠,从而大大提升了苏联炮兵的密集打击能力之后。

意识到火箭弹这种武器仍旧有着较大运用空间的苏军工程师团队马不停蹄,立刻大胆地开始尝试着将火箭弹发射导轨装载到具有装甲防护能力的坦克底盘之上。

从而使得以卡车底盘作为发射载具时,因防御贫弱而无法出现在一线战斗中的火箭弹武器,可以跟随一线部队进行突击攻坚作战,借此来拓展性能优良又威力强大的火箭弹武器的使用空间。

苏军火箭弹工程师团队的努力很快便收获了相应的回报,一款基于苏联红军T-60轻型侦查坦克作为底盘的前线火箭突击坦克随之应运而生。

考虑到战斗全重仅五吨出头的T-60轻型侦察坦克结构薄弱、承载能力差的原因,保险起见的苏军火箭弹工程师团队最终没有选择喀秋莎火箭炮的132毫米重型火箭弹作为弹药,转而选择了装备给苏联空军攻击机及战斗机的82毫米空射火箭弹作为此款新坦克弹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第一公子
三国第一公子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即将失败,在五丈原设下七星阵试图逆天改命,确不知早已落入了有心人的陷阱,七星阵并没有改变蜀汉与曹魏间的气运反倒是阴差阳错间将诸葛亮带回了公元190年,同时将现代的刘奇带回到了东汉末年变成了荆州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在刘琦与诸葛亮携手努力下,他们平乱世、创基业,一同开启了大汉新的辉煌篇章。同时他们两人查黑幕、寻隐密,最后找到了刘琦回家的路。
起个什么名字好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我在鹿鼎记里截胡韦小宝
宇宙探索好青年海东青,在一次外出之后偶遇凶险,情况危急之下进入虚拟仓,从而进入了鹿鼎世界,本想取代韦小宝,可主角无论怎样设计,韦小宝总能走到原本的剧情当中,从而海东青开启了截胡之路。存稿10万,欢迎大家订阅收藏推荐!!
再板你一砖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堂堂吕布,为何要去做谋士
孔明转世重生,却意外成为了吕布,前一世的执念,能否挽救大汉天下?除了前期天下大势三国演义只用了十几章,对于曹操,袁绍,张绣,吕布,等人的关系介绍太过于简单,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刘备的形象太过懦弱,用了三国志的内容,其他一切设定均来自三国演义。
灵草谷的唐伞小僧
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
俞歌尽重伤醒来,不仅白捡了一个铁锤寨三当家的身份,还娶了位看着不太聪明,又像有点人格分裂的娘子,以及一个聪明绝顶的大当家当大哥,结果还意外得知,铁锤寨大当家“锤老大”就是他亲大哥。他还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小舅子,然后又发现娘子也是深藏不露的人物,这也就算了,他自己居然还有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份……所有的事,似乎都不在预料之内,从他出生起,就是一个意外。
欢曦
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
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
玄妙的双鱼玉佩,究竟藏有多少秘密?波澜诡谲的光武中兴,埋葬了多少腥风血雨的密史争斗?云台二十八星宿,天凤九龙卫,匈奴狼骑,疆场铁血争锋,谁可筑我大汉无双军魂!八宝驮龙枪,九凤朝阳刀,水火双龙棍,龙头凤尾宝藤枪,秦王照骨镜,赶山鞭,御龙令……神兵利器,尽在光武风云!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凡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