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两千年

第37章 心得

其后,身在云梦谷的孙武安顿下来,孜孜不倦地开始了他的成圣之路。

而心情舒畅地收下孙武后,王诩倾心相授。过多的关照让其他弟子艳羡不已,羡慕的同时他们想不通,一个其貌不扬的少年会有多大成就。

殊不知,他们毕生的成就也赶不上孙武的皮毛。

在王诩的教导下,孙武果然不负厚望,进步很快。

他先是学习了捭阖术,接着又是易学、杂学、道学,最后不出意外地将重点落在了兵学上,《三略》、《六韬》、《军政》、《军志》、《司马法》等春秋以前的兵家着作烂熟于心。

这一日,王诩正在看书,他面前摊着一卷《周礼》,看得津津有味。

书中所记载的周朝礼的体系很系统,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内容包括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还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制,也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原来周国礼仪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一边看,王诩一边暗暗赞叹。

“老师……”正此时,孙武捧着几片竹简进来,轻轻叫道。

王诩听到后将目光从竹简上挪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问道:“何事?”

“最近弟子研修兵法,偶有所得,请老师指正……”孙武将竹简呈到王诩面前,怯怯地道。

短短几年,他已从一个瘦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腼腆的性格改变了很多,也只有在王诩面前才偶尔流露出一些。

而且王诩还发现,固然孙武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天赋,各门功课就是同时学习也不输于他人,可是他有一个最大弱点,缺少实战,或者说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哦,放我这里吧,我会认真阅读的。”王诩笑道。

孙武恭恭敬敬地将竹简放在几案上,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粗略一算,孙武在云梦谷已经学习了八九年了,成长很快,至于达到了什么高度,王诩也没去考究。

这时候他送来了心得,应该体现出来。

王诩很想知道结果,他将《周礼》推到一边,取过孙武的竹简翻开,开篇第一句便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这句话正是《孙子十三篇》中兵势篇中的一句,马上引起了王诩的兴趣,他仔仔细细翻阅起来,渐渐沉浸其中。

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

毫无疑问,孙武的确是影响中国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一代巨擘,包括王诩在内,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包括被米国西点军校作为选修教材,为此他还耗费不少精力研究了很长时间。

仅就刚才读到的内容,竹简中孙武一笔一划用心书写的每一句,句句经典,脑洞大开,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在对孙武由衷佩服的同时,他也发现了几处疑问。

王诩清楚记得,《孙子兵法》后世传下来的应该是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虚实篇、军形篇、兵势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

不用问,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孙武的初稿,因之内容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

而且涉及到的似乎只有十篇,最精髓的也是王诩最震惊的三篇没有出现,比如第一篇的计篇、还有谋攻篇和虚实篇。

当然,就算这些称之为雏形的内容也足以震古烁今了,但毕竟不能代表孙武的全部军事思想。

王诩心里疑惑,不过稍微一想随之恍然。

这世上除了为数不多的战争狂魔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打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宋小郎中
大宋小郎中
太医院藏书阁一介小书童,神医华陀失传医典《青囊经》。乱世之末,大宋之初。水酒萝卜麦麸饭,桂枝陈皮麻沸散。毛驴铜铃行医路,斗笠蓑衣走江山。无意朝堂为良相,心系疾苦做良医。
柳川
皇歌
皇歌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无疾曰:孔子曰得对!
铜墨皆香
大明文魁
大明文魁
紫禁城前九重门,百官簪缨南阙来。帽插宫花朝天颜,金殿传胪名声传。十里御街打马过,人称大明状元郎。新书寒门宰相已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幸福来敲门
空间第一农女
空间第一农女
风嫣然,22世纪金牌特工,一朝穿越,面对的便是被家族除名,除族,不过还好,她曾经的空间跟随她一起来到了这陌生的异世,还得从孩子做起。她是谁?曾经的金牌特工,就算是异世也难不倒她。正所谓靠山吃山,山里可是有很多好东西的,她还有一项是本领,那就是医术,在22世纪她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邪医。实在不行,就医术也不愁吃不愁穿了。外加还有空间的傍身,买些土地,种种花,种种菜,日子那叫一个悠闲啊。极品亲戚来认亲
天使归来
大明小勋贵
大明小勋贵
文学书画有徐渭,典韦许褚护在身;缉凶破案有宋慈,发家致富沈万三。征讨异族霍去病,暴揍倭寇戚继光;变法图强王安石,革新吏治张居正......有了这些,穿越是不是就好混多了?何瑾郑重声明:正事难事你们来,红烛帐暖、潇洒挥金这等美事儿......我来就行!地广人稀、风景独好的读者群:701475864
千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