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蔷点点头:“已经进步很多了,可惜这还远远不是真相!”
我问:“因为提示里说过的,真相未必只是谜底是吗?”
“凶手是谁?”
我说:“如果一直被认为是凶手的继母才是谜面中真正的受害者,那么凶手到底是谁?看上去毫无头绪的难题,其实可以采取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方法破解:除了继母与小女孩,谜题中还提过小女孩的父亲,以及提示的倒数第二条提到受害者的孩子是个男孩,因此还有个继母的孩子——小男孩。凶手只能是在这父亲与小男孩之间,而小男孩没有任何动机去杀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争夺财产,本质上也是在为自己争;况且不论是小男孩的智慧和体能都难以让他去布置这一个又一个局,所以,在排除了所有人之后,剩下的女孩父亲不论动机为何,都该是凶手!”
“凶手是谁也并不是很关键,关键是杀人动机!”
我迟疑了一会儿,说:“接下来我要说的推论可能比较疹人。”
“没事,说吧!“
我说:“因为继母发现了花园里的雕像……是女孩母亲的尸体!”
余蔷眼里闪过一道亮光:“你是怎么推论出来的?“
“提示中说闭眼代表脑死亡,图中有三个闭眼的物体,一个正常桂娃、一个娃娃头、一个雕像,因此我怀疑,其实死亡的人不止两个,而是有三个。第二幅图,娃娃头被装在一个封闭的瓶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为什么要这样?谜题中说小女孩特别孤独,喜欢看着镜子入睡,镜子里有什么?雕像?为什么会对雕像那么依恋?
“题中说小女孩的母亲很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并没有直说;提示中鼓励解题者发挥想象力大胆假设,因此我想,有没有可能,女孩的母亲就是父亲杀死的,然后把尸体做成了雕像立在花园中,这符合图二的提示。而小女孩之所以喜欢照镜子看雕像,是因为觉得雕像长得像妈妈!
“提示中提到雕像正对着被害人的房间,侦探是根据这个破的案。之前我说过,被害人这个主语指代的是继母,那么说明继母很可能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就是父亲要杀她的原因。
“继母是怎么发现的?我知道你想问这个。提示里问图一字幕遮挡住了什么,之前我以为是娃娃胸口被小女娃扎出来的破洞,但联系到后面提示里问大家喜欢给洋娃娃的脖子上挂什么,我想,遮挡住的,是不是小女孩挂在娃娃身上的母亲的照片。继母通过这张照片,发现了每天正对着自己的雕像有问题,而这一切更让父亲的神经变得敏感(娃娃跟雕像长得像,又被挂上了母亲的照片,继母似乎也对娃娃与女孩有特别的关注与动作),以为小女孩和继母都发现了自己的罪行。于是,父亲决定将两个都杀掉。”
余蔷听完分析后,埋下头不说话了。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说对了,让她产生了一些智商上的挫败感。我从口袋里掏出110房间的钥匙递给她:“这题不错,还算烧脑,快到7点了,我马上要下班了,你们也赶快去休息吧!”
她没有接钥匙,反而是身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小男孩余飞接过钥匙,起身拉了拉她的手。她突然抬起头,眼睛里闪动着波光,似是有泪:“离真相越近,越找不到真相,你漏掉了最重要的提示……”
余蔷牵着余飞往前痴痴地走,嘴里不停念叨着这段话,让我有一种错觉,仿佛前方对他而言,是万丈深渊。
我敲了敲自己的头:提示那么多,且都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描述,哪能严丝合缝吧所有都串起来呢,漏掉提示很正常,谜题能解,逻辑能顺,故事能通就差不多了吧!
我回到柜台前,见封小荷正拿着张报纸认真地看,便没打扰她,拿出账本准备记上今晚的房客,结果刚翻开,耳边就响起了一句冷漠的话语——
“她在跟你求救,你不知道吗?”
我抬头,见早些时候住进108房间的神秘房客,一个叫莫名的男人正拿着刚才余蔷忘在火炉旁的手机站在我身边。
我问他:“你刚才说什么?”
莫名推了推眼镜,抬起手机屏幕给我看:
4.谜底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6.谜底就在提示里。
7.杀人的凶手未必是真正的凶手,真相也未必只是谜底。
8.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也要多注意主语。
10.更不要吝啬自己的想象力。
11.缺失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讯息。
12.恐怖的并不是谜底。
13.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突破口。
我说:“这些提示我刚才看了很久,都快能背下来了,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莫名轻笑道:“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缺失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讯.....恐怖的并不是谜底....难道你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吗?”
我感觉智商好像受到了嘲弄,赶紧打起精神仔细盯着手机屏幕看。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似乎找到了一些问题,这一堆提示里,缺少了“5”和“9”两个序号。
——缺失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讯息:59?95?……救我?
恐怖的并不是谜底:因此,余蔷真正想强调的是自己处境的恐怖与危险吗?她为什么要求救,还要以
如此隐晦的方式求救?她到底遭遇了什么?
莫名见我诺有所悟的样子,也没多说废话,直接将手机屏幕滑到了最后的两个提示:
27.受害者的孩子是男孩,所以没有给娃娃挂项链。
28.每个男孩都是父亲,每个父亲曾都是男孩。
我开始重新思索这两个提示,或者说是线索,想了一会儿,突然一激灵,全身泛起了鸡皮疙瘩!
受害者的孩子是男孩,所以没有给娃娃挂项链:如果这个提示绝对严谨的话,后半句是否意味着小女孩给自己娃娃身上挂的是项链。加上之前的提示说傀儡娃娃是受害人送给自己孩子的礼物,那么是否可以推论有两个娃娃:继母的男孩有一个,后来又送了一个给女孩。
女孩给娃娃挂上的是项链(后来她会折磨娃娃,挂上自己母亲照片的可能性确实不大),那么男孩没挂项链,那挂的是什么呢?男孩挂的是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继母的照片。男孩有-个娃娃的意义在于,可以悄悄在娃娃里做手脚,然后在复活节之夜偷偷将女孩窗前被扎得千疮百孔的娃娃替换出来,这样推论更为合理,因为之前女孩的娃娃已经扎得破烂,再在里面藏红蜡动手脚其实并不是那么方便。而且复活节当晚娃娃脖子上挂着继母的照片,更能把女孩吓死。
当然,男孩也是最容易在母亲的茶水里下药,往睡衣里藏玫瑰刺的人了。
每个男孩都会是父亲,每个父亲都曾是男孩;之前我认为这条提示是在强调男孩有继承财产的资格与野心,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显然不足以为上一个提示所得出的推论背书。男孩既然有继承权,那杀死小女孩就够了,而杀小女孩也是母亲的想法,自己没有必要去做任何事情,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便可。而且一个小男孩怎么可能有心力去谋划这些呢?所以……“任何矛盾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突破口”!
一但也要多注意主语:这个提示我之前一直认为是让我注意谜题最后的那句“她是怎么死的?”的主语,但我现在突然发现,它可能没有那么复杂,或者它比我想得更复杂,在指向那句话之外,还指向这句“每个男孩都会是父亲,每个父亲都曾是男孩”,这句话的主语就是:男孩、父亲!
[余蔷,余飞,除了孩子跟妈姓,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
[如果谜题中男孩并不是继母的孩子,是不是他就没有财产继承权了?]
[如果谜题中男孩只是看上去小,心理年龄为成人的话,是不是就拥有布局的心力与智慧了?]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余蔷领着余飞走进旅馆后的每一个画面余蔷从未说过那是自己的孩子,她不敢主动接钥匙,她走向110房间时情绪几乎失控,她在求救,她在用一个荒诞恐怖的谜题向我求救,只为了告诉我:余飞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她....父亲!
我抹了抹额头的冷汗,转头问封小荷:这世界上真有不老症吗?
封小荷点点头:“有,但极少,不多见。”
我又问:“我怎么样才能救刚才那个姑娘?”
封小荷想了想:“先登记吧,以后的事情等黑猫伤好了再解决!”
我忙翻到110房的页面,提笔写上:“110房客,余蔷、余飞!”
写完后,我歪着头伸长脖子往里间望,发现110房间的门牌突然泛出了微红的光。
这是不.....闯祸了啊?!
正紧张着,鼻子里冲进一股荷花的清香,原来是封小荷用自己的手帕在帮我擦脸上的汗,她说:“不用担心,房客杀戮过重,门牌便会泛红,这位房客身上的气息不算浓烈。你要实在不放心那位姑娘,明早我休息好了代黑猫去清理一下便是。
我收回了目光,下意识点了点头,把守夜人的腰牌放进抽屉,正准备下班,突然瞥见柜台上有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余蔷!
拿起报纸一看,只见斗大的标题:震惊!美貌少妇杀人骗财连环案终告破,主犯竟是五十岁不老男童!!
内容大概是:女子在孤儿院长大,十岁时被人领养,结果却落入了一个样子永远是十来岁男童的恶魔手中。她被养大后充当了钩钓离异富男的诱饵——她带着“小男孩”嫁过去,然后“小男孩”谋划无痕迹犯罪,所谓无痕迹犯罪,指的便是暗示杀人、催眠杀人等高级手段,总之目的为了拿到家产。待成功后,再物色下一个目标,结果在第三起犯罪时,虽然成功杀害了余蔷所嫁的年轻富商,但富商临死前神机妙算先报了警,让这组犯罪团伙现了形,被警方逮捕,因性质恶劣,最后判以死刑.
我沉默许久,最终还是翻开账本,慢慢在110房客下面写了一句:“有的人生,是没有选择的——我就算救得了她一时,也救不了她的一生!”
我感到十分疲惫,正欲去地下室睡觉,抬头却见莫名还坐在火炉前盯着手里的手机发呆。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才忘记问你了,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
莫名抬起头,努力把目光从手机里拔出来,用中指推了推眼镜,轻笑道:“因为我就是余蔷第三次嫁的那个年轻富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