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II

第92章 兵临城下

第二天日上三竿,杨秋池和小郡主这才起床出来。洗漱完之后,丫鬟说老妇人有请。

两人手拉手来到客厅,只见正中放着三口装饰精美的大铁箱子,上着锁,贴着楚王府大红印章封条。

老妇人正中端坐,让两人坐下后,老妇人笑眯眯对二人道:“凤儿父王交给我三口铁箱的财宝都在这里,上面印章封条原封未动,你们检查一下吧。”

杨秋池走上前低头瞧了瞧,果然完整无缺,而且有编号,笑道:“多谢舅母!我能打开瞧瞧吗?”

“你们的东西,现在交给你们了,当然可以看!”

“钥匙呢?”

老妇人摇摇头:“没钥匙的,没看见吗?钥匙孔都已经注铅堵死了,要打开,只能拧断锁。”

杨秋池心中叹服这楚王还真是抠门到了家了,将财宝交给人保管,都要费尽心思防着人家。当下取来一柄单刀,运劲力劈三刀,将三个灌了铅的锁劈断,掀开沉重的铁箱盖子,朝里一瞧,只见一箱子珠光宝气,全都是各种贵重的珠宝首饰,杨秋池前世是镇国公、南洋首富,见多识广,抓了一把珠宝瞧了瞧,便知都是价值连城的好宝贝。只可惜,这满满一箱都是珠宝,却没有一锭金银!

珠宝虽然贵重,可不能直接用来做货币使用,需要变卖,而这兵荒马乱的,可卖不出什么好价钱来,尤其是在这偏远地方,恐怕也找不到出得起价的买主。他现在需要的是金银。可以直接用作货币的金银!

翻开另一箱,却是各种器皿,也都很名贵,第三箱更特别,满满一箱子都是绫罗绸缎,许多布料连他都没见过,恐怕是藩国的贡品。

杨秋池大失所望,这三箱珠宝、器皿和绸缎果然都是宝贝,总价值恐怕是天文数字,只是,自己到哪里去变卖这些珠宝呢?

杨秋池陪笑对老妇人道:“舅母,这个……,能否找个合适的买家,我想把这些宝贝卖一部分,变现些金银……”

“什么?”老妇人眼睛一瞪,“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卖?不行!你们要缺钱,舅母给就是,要多少?”

正在这时,一个家仆领着两个护卫匆匆跑了进来,其中一个护卫却正是留在黔阳县的付冠。他朝杨秋池躬身施礼,将一个火漆信封递给杨秋池:“杨爷,紧急军情!”

杨秋池心头一紧,急忙接过来,撕开匆匆看完,脸色大变:“这是雷知县来的通报,说张贼军已经攻克长沙,湖广巡按刘熙祚、偏沅巡抚李乾德、总兵孔希贵护送吉王、惠王退往衡州,投奔桂王。张贼军尾随而至,攻克衡州。湖广巡按刘熙祚和偏沅巡抚李乾德带大军假装掩护三位王爷撤往永州,总兵孔希贵暗中保护三位王爷乔装打扮撤到安庆。永州随后被张贼军攻克,湖广巡按刘熙祚战死。张贼军发现三位王爷实际逃往安庆后,从长沙派兵攻占安庆。三位王爷在总兵孔希贵带兵保护下,已经撤到了黔阳县。雷知县让我等请求援兵增援。”

小郡主惊呼一声,紧紧抱着杨秋池的胳膊簌簌发抖。

老妇人也是脸色大变:“贤婿,这……这可怎么办?”

杨秋池问付冠之后得知,他们出城的时候,张贼军还没有打到黔阳县,但已经不远了。杨秋池急忙问老妇人道:“镇远府有多少守兵可增援?”

老妇人摇头道:“不知道。”

“快带我去见知府!”

老妇人带着杨秋池匆匆赶往知府衙门,杨秋池亮明身份,将紧急军情通报呈上,知府也吓得如筛糠一般。告诉杨秋池说镇远卫虽然有数百兵士,但属于卫所军队,必须兵部军符才能调动,他也没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仙女历险记
小仙女历险记
“丁启善!我再也不给你生孩子啦!老娘再也不生了......啊......”鱼夫人躺在产房内已经整整一天一夜了,可肚子里的小家伙就是不出来。此时的丁启善边祈祷着自己的夫人不要有事,边念叨着:“这次一定是闺女!”十五年后,“老爷,小姐又跑了。”下人无奈地看着眼前的老爷,心想着自家老爷又该被夫人打了......而桃之夭夭的丁沐曦小仙女正乐呵呵的穿着一身朴素的男子衣裳坐在马背上出城去了......“哼!想
右右曦
小编剧的日常
小编剧的日常
书友群:495371398主持人:“编剧这个职业其实是很难出头的,尤其是在成名之前,那时候你一定很苦吧?”陈仁言:“是啊,当时我只是千千万万北漂中的一员,每天都……”知情人士:“别听他胡说,那时候他就开奔驰,住豪宅,每个月七位数母爱……”陈仁言:“你闭嘴”日常风,节奏较慢
慢的叫吞吞
我的同桌是凯莎
我的同桌是凯莎
《鬼谷八荒:一诺千今》已发布,穿越超神学院世界,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几万年的天使星云,我来到历史上第一座超神学院,同桌居然是凯莎女王!!而且凯莎女王居然和我有娃娃亲......【黑人问号】
七个香瓜
灵气时代的基因专家
灵气时代的基因专家
星际时代的基因专家林怀带着刚装载进大脑的辅助芯片重生了!灵气复苏,武道,异能,血气....数条崭新的超凡道路一股脑出现在眼前。既然这样,那你们努力修炼吧。我喝我的基因药剂就好了!
八两枇杷
朝词
朝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心愿何所?”答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心愿何所?”对曰:“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心愿何所?”心之所至哉,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久只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