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丈夫

第六十六章 你该死啊!杀你一万遍也不够!

听着这王双喜的歇斯底里,赵榛反而乐了起来。

老陈美的身份多,这一点赵榛早就心知肚明。

可是赵榛万万没想到,因为自己曾经的一句话,老陈头还伪装成商人自陈留去边境买纸。

结果被王双喜这个虽然奸恶,可是却铭记国耻的胖商人给设计了一下,连人带马滚下了山崖。

这事儿可以算得上是老陈头的黑历史了嘿!

不过转过神来,赵榛眼里出现了一抹疑惑,老陈头去边境买纸,他跑陈留去干吗?

这不是绕路了吗这?

似乎是看出了赵榛的疑惑,陈美俯身上前,压低声音说道:“王爷,这王双喜是陈留的大纸商,他手中经常会有那些材质特殊的纸张出现,老奴当初绕路去陈留,就是想着能不能在他手里弄到辽纸。”

“毕竟陈留比起去边关,要近得多,老奴并不是太放心府里其他人照顾王爷。”

听到陈美的解释,赵榛恍然大悟。

确实,就以原身那几乎跟赵佶如出一辙的不着调性子,若是离了陈美这个啥都管的大管事,恐怕还真会闹出来幺蛾子。

陈美的就近原则,还真就没啥毛病。

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赵榛看向王双喜道:“王双喜,你给本王听明白了,陈伯乃是信王府大管事,当初去陈留是接受了本王的命令,去给本王购买辽地纸张。”

“这才化名出行。”

“谁知道在陈留,陈伯着了你的道,被你害的跌下山崖,大腿受创,导致任务失败。”

“你可知你该当何罪?”

王双喜整个人都傻了。

当初他坑陈美,是觉得陈美是一个通敌卖国的商人,拿着大宋的钱财去让辽人赚钱。

明明大宋的纸张足够优秀,而且品种繁多,这陈美还非要辽纸,这不是资敌这是什么?

他坑了一个卖国贼,还有错了不成?

看着赵榛,王双喜把头一扭道:“王爷说草民该当何罪,草民就该当何罪!”

王双喜算是明白了,他半生经营,其实都是个屁。

面对实权强权人物,他不仅仅没有反驳还击的能力,甚至就连该是什么罪名,他都没资格去决定。

“只是草民想问王爷。”

“草民坑杀草民眼中那通敌卖国之人,到底有什么罪过?”

“莫非大宋和辽人的世仇,王爷忘了吗?”

“诚然草民坑蒙拐骗,巧取豪夺,可是草民却不曾害过大宋百姓性命。”

“草民更是施粥,济灾,助民。”

“草民的确不算是什么好人,可是草民扪心自问,草民绝没有做过对不起大宋的事情!”

“若王爷真要为了草民坑害陈管事的事情,来定草民罪责,草民无话可说只能领罪,可王爷要不要想一想,如果草民真的因为此事获罪,大宋万千义士,可否会寒心?”

有一说一,光凭着王双喜这一番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话语,院内岳飞等一众有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少年们,都觉得赵榛不该对王双喜下手,至少不该因为陈美的事情对王双喜这么一位义士定罪。

哪怕是赵榛用王双喜勾结官府,坑害他人,谋夺他人财产的事情来治王双喜的罪。

都比赵榛用亲信被坑险些遭到杀害的这件事情来治罪更加能够服众。

毕竟王双喜的话语中,王双喜虽然对待同行阴狠毒辣,可是对待百姓,却是极好的!

这就如同王双喜所说的,他固然称不上什么好人,但是绝对是一个义士!

坑杀辽人,坑杀和辽人有关的人,这是多少天下的忠义之士想做的事情?

毕竟,宋辽之间虽然说是兄弟之国,边境互市,各相安稳。

大宋虽然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并不算太多,比起数以千万计的军费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可是边境的小摩擦却是从未消失过。

宋人在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辽人也觉得宋人就该低他们一等,若是大宋有不听话的,辽人立马就选择用大军压境来威胁大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抽奖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文臣武将,必不可少!神兵利器,应有尽有。什么,还有神级属性丹,可以增加宿主的属性,让废材变成霸王之勇。此书迫不得已已完结,新书《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已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珺侯
权晋
权晋
晋室东渡后,北方沦陷,国家也虚弱到了极点,不得不依靠士家大族的支持勉强维持统治。外有残暴的异族政权屡屡侵犯、内有奸诈自私的权臣争权夺利,皇帝驾崩,流民造反,如何拯救这地狱级别的危局...
石头阿愣
三国之先锋廖化
三国之先锋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歇后语有两层意思,一是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二是廖化能力平平。然而廖化真是一个平庸之辈吗?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多来自《三国演义》,那个时代群英荟萃、名将云集,区区六十万字的小说确实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很多时候廖化的出场都只是简单的露个脸,甚至露脸只是为了衬托别人的光辉,如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而真正的廖化却躲在历史的迷雾里,你可曾知道“千里走单骑”的不只有忠义化身的关二爷,还
铁皮共和国
大唐医王
大唐医王
一个现代医师回到贞观年间,他能做些什么?如果他正好还成为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呢?李元嘉,大唐医王。
草席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签约合同已经送出,可放心投资】白明哲:“虽然我不会物理化,但是,我读过一本书,它叫《天工开物》;虽然我不会行军打仗,但是我读过一本书,它叫《孙子兵法》;虽然我摸不准周围人的性格,但是我读过几本书,它们合称‘二十四史’,哦,对了,我九岁时候还默写过《资治通鉴》……”这是一个历史理论文献世家传人,跑到汉武帝时期的故事。
黄衣风中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