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丈夫

第五十四章 你所迟疑的,是他人的可望不可得

岳飞庄重的话语结束之后,韩世忠抢先开了口,搭上了话茬。

毕竟此时十五岁的岳飞,可能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对同胞提起刀的关卡,所以才会犹豫要不要答应赵榛,随赵榛去镇压山东即将爆发的民乱。

可对于混迹半生行伍的韩世忠而言,这可就没什么太大的心理压力了。

久居西北,见惯了民风剽悍的韩世忠现在所渴望的,就是建功立业。

如今有了这建功立业的机会,韩世忠又怎会放过?

“王爷,出征山东,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哪怕是早就猜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赵榛想要重用自己,哪怕韩世忠知道,山东的民变很可能是因为他杀了高俅才提前爆发。

哪怕韩世忠很清楚,如果信王殿下出征山东的话,必然会带上他。

可是他依旧毅然决然的说出了这句愿效犬马之劳。

毕竟韩世忠清楚,信王不像他以前的那些上级。

身为王爷,信王要那么多军功,没什么意义。

更别提这位信王爷的野心大得很,他的目标一直都是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所以在此时能够表忠心那为什么不表?

虽然民乱的军功分起来远不如打败敌国,可是哪有那么多的两国战事?

远的不提,就提眼下。

西夏大败没几年,如今除非是大宋和辽国再次打起来,不然西夏十有八九不会出高原。

辽国又自顾不暇根本没机会来和大宋打一场。

眼下的大宋,想要建立军功,除了民乱之外还真就没什么别的机会。

在汴梁待了这些时日,韩世忠只觉得全身的骨头都痒了,正期待着一场大战。

听到韩世忠的话,岳飞眼神躲闪了起来,回过神来的岳飞,也有些心动。

毕竟平定民乱,何尝不是一种建功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历练?

自己欠缺的经验,对战场欠缺的理解,在这一次民乱之时,可都能够获得补充,自己又那么矜持干甚?

虽然说民乱当中那些起义造反的乱民,绝大多数都是百姓,都是同胞,他岳飞不忍下手。

可是哪怕他岳飞不去平乱,大宋又不是没有别的将领了,并不是他不去,这乱就结束不了的!

只是此时的岳飞已经说了要考虑几日,作为少年人当然不会乐意自抽自脸的立马收回之前的话。

看着赵榛,岳飞心中自言自语道:“跟着小王爷出征也好,听师父说大宋不少将领都喜欢杀良冒功换取自己的富贵,我若跟在信王左右,想必也能让王爷对那些苦难的人们网开一面才是。”

心里的自我安慰,多少还是有作用的,至少此时的岳飞眼中已经出现了坚毅之色。

韩世忠的话,点拨了岳飞,也同样点拨了少年岳飞的其他师兄弟。

站在周允身后的一个少年郎朗声道:“王爷,草民赵康,如若王爷不弃,草民也愿随王爷一同,建功立业!”

赵康……

听着这个名字,赵榛忍不住就联想到了赵构这个日后的康王。

看着这少年神采奕奕的双眼和他脸上那跃跃欲试的神色,赵榛挑眉道:“你们师兄弟如果要来孤的信王府投军,孤自然是乐意之至。”

“不过孤虽然年少,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信王府军训练极为严苛,也极为依仗团结一致,你们加入信王府军可能接受得了?”

赵康挺胸抬头,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还请王爷放心!草民兄弟几人自幼就在县里跟着武师习武,在周老先生来到汤阴县之后我们兄弟几人虽然没有那份殊荣,可以成为周老先生的弟子,却也得到了周老先生的许可,可以跟随旁听,习练武艺。”

“虽然不如鹏举一般,熟知兵法韬略,可是一个个的都有着一膀子力气,固然不能百万人中取人首级探囊取物,可每人都能轻松打败县里的三五闲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抽奖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文臣武将,必不可少!神兵利器,应有尽有。什么,还有神级属性丹,可以增加宿主的属性,让废材变成霸王之勇。此书迫不得已已完结,新书《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已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珺侯
权晋
权晋
晋室东渡后,北方沦陷,国家也虚弱到了极点,不得不依靠士家大族的支持勉强维持统治。外有残暴的异族政权屡屡侵犯、内有奸诈自私的权臣争权夺利,皇帝驾崩,流民造反,如何拯救这地狱级别的危局...
石头阿愣
三国之先锋廖化
三国之先锋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歇后语有两层意思,一是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二是廖化能力平平。然而廖化真是一个平庸之辈吗?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多来自《三国演义》,那个时代群英荟萃、名将云集,区区六十万字的小说确实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很多时候廖化的出场都只是简单的露个脸,甚至露脸只是为了衬托别人的光辉,如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而真正的廖化却躲在历史的迷雾里,你可曾知道“千里走单骑”的不只有忠义化身的关二爷,还
铁皮共和国
大唐医王
大唐医王
一个现代医师回到贞观年间,他能做些什么?如果他正好还成为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呢?李元嘉,大唐医王。
草席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签约合同已经送出,可放心投资】白明哲:“虽然我不会物理化,但是,我读过一本书,它叫《天工开物》;虽然我不会行军打仗,但是我读过一本书,它叫《孙子兵法》;虽然我摸不准周围人的性格,但是我读过几本书,它们合称‘二十四史’,哦,对了,我九岁时候还默写过《资治通鉴》……”这是一个历史理论文献世家传人,跑到汉武帝时期的故事。
黄衣风中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