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隋末

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

马周的同窗自然也是清河郡人,其人姓贾名衡,字晋书,说起来家世也是不差,自称乃是三国贾诩之后,祖上曾经也去过清河崔氏女。

只是如今清河崔氏的繁华景象已成故纸旧事,而他贾氏也早就人丁单薄无甚所出,也才混到如今跟马周做了同窗。

但也说马周听得贾衡细说考试流程,在得知竟是如此简化之后,自然是被惊得目瞪口呆,隐隐觉得这等科举难说是等同儿戏一般,却不想贾衡却道这才是新朝气象,直言笑道:“某且来问宾王,以兄之学识,便是今日让兄去考童生试,兄可敢去?”

马周闻言顿时就想翻个白眼,他虽然至今也无新朝的功名,但在前朝他怎么说也曾经是清河的孝廉,若非是杨隋板荡,杨广荒废朝政,他早就该有出仕的机会。

如今问他敢不敢去考童生,岂非是蔑视他的智商,顿时便自答道:“某已报了名,会试便在后日。”

哪知贾衡听了却是笑道:“非也!非也!某是问宾王兄,既然宾王兄有会考之把握,今日考与明日考又有何区别?明日考与后日考,区别又何在?”

马周听了迷迷糊糊倒也明白贾衡的意思,但脑子偏偏转不过弯来,反问:“科举之事,国之大计也!岂能如同儿戏一般?”

这话说来,顿时引得周围同窗都是哈哈大笑起来,更有甚者还击掌大笑道:“如何,某一早便说宾王兄定要与某等论辩科举之事,某所料不差吧?”

贾衡跟着众人笑过之后,便也正色与马周道:“宾王兄,你道新朝科举如儿戏,却比起杨隋科举又如何?”

这隋朝选拔官吏的方式,倒也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称之为“开科取士”,即所谓唯才是举不计出身。

而自582年开始,隋文帝先是下诏命朝臣推举贤良,五年后又下令罢州郡荐举,命各州每年贡举三人进行考试,得高第者为秀才。

而至隋朝灭亡,朝廷大约举行了四五次考试,期间也行“孝廉”制度,命州郡地方长官推举,然后进行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着的特点。

但有所不同的是,进士由州郡推荐后,再由朝廷进行策试,以策试的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孝廉则以德行为重,但考试成绩不作为标准,至于秀才考试要求比进士尤为严格,所以应举者极少。

此外,隋朝科举属于初始阶段,不但考试没有定期,且考试办法也不完备,甚至考试题目也由着考官的想法随意放飞自我,毫无规矩可言。

如今既是辩论,听着贾衡拿杨隋来对比,马周顿时就无言以对了,你说新朝交钱就能考,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考显得有些儿戏,那杨隋这边要看世家、看关系、看出身,乃至于看财力的科举制度,比起儿戏又如何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公子饶命
公子饶命
他曾经单挑契族大军一万精锐,尽斩马下……他曾经孤身一人,闯进齐周国皇庭,亲手拧下了齐周国王的脑袋……他曾经奔走千里,追杀三千古蒙国铁骑……他是唯一一个从十八层战神塔活着出来的人……他是名震天下的绝命公子。他是让天下英豪闻风丧胆的嗜血战神。
默闻勋勋
三国:我真是个书童
三国:我真是个书童
一朝穿越成了诸葛亮的书童,刚下山就被曹操的人抓了。§“诸葛亮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诸葛秋一气之下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诸葛亮。§火烧新野?想屁吃?§草船借箭,给你火箭要不要?§“先生,你就别装了,你就是卧龙诸葛是不是?”曹操看着运筹帷幄的诸葛秋自信的分析道。§一旁的刘备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身边的诸葛亮...
红羔狼
疯鼠
疯鼠
在很多人眼中,雇佣兵是超级神秘的职业,尤其是华裔雇佣兵,仿佛永远隐藏在迷雾之中,充满了浪漫,传奇和英雄事迹。但是对于亲生经历者来说,那只是一份工作,一个领工资的职业,就比如华裔雇佣兵冯祚。“感谢疯鼠给我的这个平台,给我这个宝贵的上升机会,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如果领导能再让我少杀几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带枪的稻草人
团宠三岁半:太子妃她又软又萌
团宠三岁半:太子妃她又软又萌
定北王府盼了几十年,终于盼来了一个女儿。听说八个月能走路,一岁出口成章,三岁就能造炸药,古灵精怪,极品天才。皇帝:哈哈哈,这个儿媳妇儿,朕预订了,要啥给啥!定北王:你个皇帝老儿,自己生不出女儿就跟老子抢?太子:你就是本宫的未婚妻?不错,和本宫很配!大哥哥:谁也别想抢走咱家小妹,大不了一把火把皇宫烧了!二哥哥:就四就四!烧掉他们!小珠儿:表激动,偶才三岁半,来日方长!
姜小红花
招魂之地
招魂之地
三国之魂于现世再现,为所愿而战,为所欲厮杀,为己奋力争取那往昔缺憾的转圜,无休,无止……
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