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欢馨怀有身孕,安盛心中衡量权力的那杆秤,又稍稍偏动了些。直到安欢颜回府将安欢馨小产的事情告诉他,那杆秤再次回到原点。而董氏听到消息后直接昏倒在地,安盛急忙让人去请大夫,将董氏送回蒹葭苑。
书房内,父女两人面对面坐着,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先开口。直到管家安贵前来报讯,董氏并无大碍,安盛方才说道:“你回府不只是为了告诉为父这件事吧?”
安欢颜淡淡一笑,垂眸,摆弄着手中的巾帕,“父亲英明,安欢馨怎样,还不值得我放在心上。女儿此次回来是为了江陵赈灾一事”
她冷漠的态度,让安盛心中一凛,“江陵的事情不是已经议定,为父也举荐了户部两位侍郎前去赈灾,还有什么事吗?”
她仍低着头,安盛看不清她的表情,只听她冷笑着,不禁浑身冒汗,如今她竟到了让他害怕的地步吗?
“父亲,户部左侍郎是徐家人,江陵又是徐家的地盘,你以为只凭一个周仲康就能够扳倒徐家么?”她的语气愈发冷淡,安盛眉头皱的更深,袖中的拳头也握的更紧。
“那么你为何还要让为父举荐他二人?”疑问道。既然此人无用,为何还要让他去。
“江陵那边父亲安排好人了吗?”安欢颜反问道。
安盛点头,“已经安排好了”
“如果发生暴『乱』,父亲,您认为周仲康会怎么做?”她接着问道。
“周仲康出身金陵周家,周家虽不是百年世家,但周仲康之父曾是太子太师,周家在金陵也是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周仲康此人谈不上清廉,却是真心为百姓做实事的人,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应该会秉公处理”
“凡是都有例外,更何况是人心。周仲康却如父亲所言,但周仲康的忠心是排在家族、自身的利益之后。他是皇上委任的钦差大臣,出了事,头一个被问罪的便是他,所以他会隐瞒暴动一事。再则徐家也不会放任他将此事上奏朝廷,只要他隐瞒不报,徐家就算是握住了他的把柄,那么户部就真成徐家的了”
她所言有理,但令他疑『惑』的是,她如何知道这些?同朝为官这么多年,他自问对朝臣算是了解的清楚了。可安欢颜每一次点透,都让他觉得意外,而且最后证明,她说的都是正确的。他不禁怀疑,安欢颜是不是有看透人心的本事,可她又没亲眼见过周仲康等人。
“依你所言,我们岂不是做了无用功?还将周仲康送到徐家手里?”
安欢颜盈盈一笑,道:“女儿敢让父亲走这一步棋,自然是算好了的。待事情发生后,父亲要让人将此事传回京都,让江陵发生暴动的事实传遍京都城。到时皇上必定震怒,另派人到江陵主持赈灾一事,父亲便主动请缨,接下来父亲可知道怎么做?”
安盛也『露』出笑容,道:“好计策!为父明白了。趁机拉拢周仲康,将罪名推到徐家头上,周仲康为求自保,必定不会拒绝”
安欢颜点头微笑,道:“此事要成的关键在于镇国公,所以事发当日,父亲的人一定要引开镇国公,徐有敬有勇无谋,只要他出手,事情必定能成”
“镇国公平日都坐镇军营,无事不会外出,怎样才能引开他?”安盛是个文臣,对军中之事知之甚少,没有法子也属正常。
“据女儿所知,江陵一带,常有盗匪出没,其中有个叫江陵王的盗贼更是盘踞江陵多年,是镇国公的老对手。若是水患期间,盗匪横行,镇国公定会带兵剿灭。到时父亲只要派人假装是他的部下,必定能引开镇国公”
“为父晓得该怎么做了”安盛面『露』喜『色』,眉间却『露』出淡淡的忧愁。他堂堂一朝宰辅,竟然不如自己的女儿,事事要女儿提点,心里多少有些不悦,却也不得不承认。
安欢颜明白安盛的心思,闺阁千金却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大有指点江山之意,作为父亲心里定有疑『惑』。前世的她为帮助安欢馨对付四妃,没少打听四妃的背景势力,当然元辰熙的助力占了大部分。后安志杰做到将军之位,她便通过他,对军中形势、势力划分也了解的清清楚楚。只是她又不能告诉他实话。再者安盛读了这么多年的孔孟之道,鬼神幽冥之事他岂会相信。
两人议定,安欢颜便去看望董氏,出言安抚过后,带着董氏回宫。将董氏送到仁和殿后,就回到了明德宫。
安贵妃小产,德妃被幽禁,容妃被褫夺治理六宫之权,宫中上下又是一片争议。徐有章因赈灾银一事本就被皇上心里记恨着,当听闻德妃害得安贵妃小产,对徐家更是没有好脸『色』。徐有章虽知皇上不悦,不宜立即求情,奈何架不住夫人的念叨,当朝为女儿求情,皇帝是勃然大怒,当场斥责,命他三日之内必须筹集一百万两。
钱财是小事。这是他上任户部尚书一职后,皇帝头一次在大殿之上当着群臣的面斥责他办事不力。他面子尽失,低下头不敢直面皇上的盛怒。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又不知是哪里不对。
十日后,便传来江陵灾民暴动一事,皇帝震怒,免了徐尧、周仲康钦差之职,命丞相带着一百万两赈灾银赶往江陵,彻查暴动一事。
此次前往江陵,安盛特地带着安志杰一起。路上安盛见前因后果一一告知,安志杰内心暗暗称赞,原来他这个妹妹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他的保护了。
到达江陵之后,安盛没有立即调查暴动一事,而是将逮捕的灾民释放,予以安慰。无论天灾**,必先稳定人心。尤其是天灾,一是发放钱粮,安置灾民二是朝廷免除灾区徭役赋税,减轻当地百姓负担,三是防止盗匪趁机作『乱』,祸害百姓,四是防止灾区时疫发生。江陵免除赋税多年,又有徐家军坐镇,是以发放钱粮、防疫成为最要紧的事。
“徐太守,治理水灾是你的长项,此事还要劳烦你。至于人手,可征用当地灾民、百姓,提供住宿,每日还有饷银,相信他们会主动参与进来。另外还希望徐太守找些住的的地方,安置老弱病残。发动全城的大夫、乡野郎中,救治受伤生病的灾民,所花费银两全由朝廷提供。希望徐太守立即发布告示,通知百姓。其余县城也都按此方法处理”
徐太守领命。因是水患,徐太守管辖江陵多年,更熟悉如何治理,商量好救治细节,便立即吩咐人手去办。
朝廷连派两任钦差大臣主持救灾工作,江陵的官员心中早已明白,朝廷对此事的重视,是以不敢耽误、敷衍了事。灾民更是积极参与。官民一心,携手共建,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期间受伤生病的灾民经过救治,身子大好后,便投入救灾的工作,因关系到自身利益,都十分用心。一月之后,水道疏通,水患解除。灾民纷纷归家,重新整顿,开始新生活。
水患一事解决,剩下的便是处理灾民暴动一事。
县衙正厅内,大家依次落座后,安盛开口说道:“此次治理水患,大家的功劳本官定会如实秉奏皇上”在场官员无不欢欣,刚要说些客套话,又听他说道:“只是本官来此,是为着两件事,最要紧的已经解决,接下来本官要问问在场诸位,月前灾民暴动一事,大家是个什么说法?”
众人沉默,尤其是周仲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徐尧、徐太守也是尴尬至极。
还未等安盛发话,徐有敬便上门负荆请罪。
“丞相大人,末将无令私自调兵,特来请罪”徐有敬恭恭敬敬的跪在安盛面前,心里却极是愤恨,若不是镇国公威『逼』,他才懒得来。
安盛也不跟他客气,淡淡的说道:“昭勇将军是武将,本官是文臣,您的罪本官不敢判。来人,将昭勇将军暂时关押到县衙的大牢,待本官查明事情真相后,随本官一同回朝,由圣上处置”
众人惊呆,本以为安盛会看在镇国公和徐有章的份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想到他竟然要将徐有敬押回京都交由皇上处理。
“既然众位大人都不说话,那本官就来问问,周大人、徐大人,你们二位大人是奉皇上之命赈灾的,怎么到最后反而引起灾民暴动,死伤过万?”
“此事,此事,此事...”周仲康半天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他心中悔恨,千不该万不该听了徐太守的意见。本想找个机会和安丞相解释,奈何这一个月来,安丞相根本不给他机会。徐太守也多番劝他安心,他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要徐家不倒,他也不会有事。
徐尧也回不出话,他总不能说是为了包庇徐家人吧。
经过安志杰一个月的明察暗访,安盛早已找好证人、证据,证明此事是由徐家主使,现在只要周仲康肯投效他。
“众人大人先回去吧,此事本官会仔细调查的,徐大人、周大人、徐太守留步,本官还有事情想和三位大人商议”
闻言,众人立即起身告辞,不敢再多看他们一眼,生怕安盛改变主意。
待众人走后,安盛问道:“本官听说此事发生时,周大人、徐太守在场,不知你们有何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