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屿建号复宋

温州官府随即进奉各种衣食用具,谴仆佣照顾二王起居。

不久,南逃在温州的宋秀王赵与檡收到消息,领着兵民数百人至江心屿相会。接着是江淮讨贼使苏刘义带残兵千余上岛投奔,再是都统制张全也率领数十名骑兵到来。力量稍壮,终于算是度过了势单力孤、朝不保夕的日子。

陆秀夫还请出来一个大佬,避居于老家温州清澳的原左丞相陈宜中。大宋是个论资排辈的社会,有资历才有威望,就是一种品牌效应,起个名正言顺的效果。所以无论陈宜中过去做的事情多么不地道,这个时候很多人还是想着让他来主持大局。

有文臣、有武将,像那么回事儿了。陈宜中、陆秀夫等人便拥戴赵昰成立都元帅府,奉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为副元帅。以宋室名义相号召,发布檄文,请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

都元帅府的成立,标志着一个脆弱的抵抗中心的建立。是残破的赵宋王朝最后的一丝希望所在。

小小的江心屿,时隔一百四十多年,又一次成为漩涡的中心。它还能经受历史大『潮』的冲刷,继续保留那一丝丝火苗吗?

有些太沉重了!

对此,后人游览江心屿,有感于小小孤岛两次逆『潮』勇进,以诗赞之,其诗曰: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好一个“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沉痛之极,可谓字字血泪。多灾多难的赵家人,要论跑路的次数,历朝历代的官家恐怕没谁能比了吧。

在温州,宋室这一点火苗算是保住了。

江心屿上热热闹闹的设官建制,却似乎与张镝没什么关系。

陈宜中又一次全面掌权,几次想要拉拢,但张镝不喜此人做派,更不愿依附于哪一位大佬,一直保持着距离。而国舅杨亮节居中用事,对张镝似乎颇为忌惮,大概逃亡路上一直不得不听命于张镝而憋屈了,上了位就想压回来,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此两层关系,张镝屡受排挤,无法进入这小小流亡政权的核心。就好比你天天加班,呕心沥血,终于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却因为跟总经理交情不深,也不是董事长的亲戚,结果公司表彰大会上就单把你落下了。

还是陆秀夫看不下去了,仗义执言,历数张镝护主大功,不能不赏。陈宜中不情不愿,以都元帅府的名义给了个饶州刺史、建昌军副都总管的虚职,看着漂亮,是连跳几级。但张镝本该是文班,却给的是武职,敷衍了事而已。张镝也懒得去计较这些,真想钻营的话早就当上大官了,还用等到此时吗。

张镝对于都元帅府的升赏没有异议,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给予从临安南下以来为护卫二王而伤亡的将士旌表和抚恤。谁伤了,谁殁了,张镝都在心里清清楚楚记着,在人命如草芥的这个『乱』世,能跟着这么个头儿,死也值了,这也是张镝的部下们能够头也不回去拼命的根本原因吧。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张一真
张一真
张一真,群像中的一员,这群人有好有坏,当面对残暴的强敌,当家园被毁,当亲人被杀,当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在心头,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张一真们面对强敌,用他们的胆略智慧演绎可歌可泣的人生。
灶里红薯
穿越明朝当皇帝
穿越明朝当皇帝
高中生秦空无意中穿越到了明朝崇祯年间,与燕王朱棣结为兄弟,在他的现在智慧之下帮助朱棣登基为帝,开创了永乐盛世,成为九五之尊的朱棣对渐渐地开始对这个聪明的兄弟有了提防之心……秦空慢慢的也对这个曾经的兄弟失去了感情,带着自己心爱的人一同离开,随后化名,去世界的另一头开拓新的世界……
段先生
蛮荒的足迹
蛮荒的足迹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满格的信号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宋帝都临安府爱国人士:吴俊振,与用时光机穿越过来的现代大学生:马维,两人一起被龙卷风漩涡黑洞带着,穿越到了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兴都留守司显陵卫境内,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俩主动应征入伍参军,从此开启一段帮助大明帝国收复失地的旅程,本文群号799968110
子玉墨染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马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