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闻捷报群丑争功

这谢昌元还真有几分文才,捷报才到没多久,已写好报功文书。他还深谙赵孟传的心理,将其大大美化成了一个料事如神、智勇无双的儒将形象。而前方将士克复敌城的功劳则全都写成了赵孟传定策部署、洞明敌情、精心推演的结果。还写他夙兴夜寐,时刻忧劳国事,甚至欲以主将之尊亲临前线,被部下苦劝才留在二线指挥。可喜的是,赖太后、皇帝福佑和祖宗神灵,在主帅赵孟传的英明领导下,周进等将士的奉命执行下,终于不费苦心,大败敌军,光复城池!

赵孟传看罢,差点被文中的这个自己感动到了,连连称好。“叔敬大才,大才啊!这定策之功,叔敬你也有份,为何不写上呢?快写上,写上!”

“谢府君,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哈哈,这就对了,送下去誊好,快马送往临安!”

张镝的原文除了报送前方大捷的消息,侧重点是希望朝廷调动两淮兵马约期行动,同时从海路增兵北上,南北响应,或可一举扭转江淮前线处处被动的局面,至少可以将步步紧『逼』的元军打『乱』阵脚,赢得更多部署应对的时间。

只不过张镝的苦心谋划到了赵孟传这里完全成了一个屁,被谢昌元“润『色』”后的捷报费了大量笔墨给赵孟传之流歌功颂德,对于张镝的建议则完全删改不用,纯粹是为了夺取功劳而已。无耻之人多有,但如此无耻的也不多见。

赵孟传的中军大帐距离临安不过百里,『露』布飞捷半日即到。

陈宜中得报,其惊喜完全不亚于赵孟传等人,因为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自为相几个月来,他与王瀹、留梦炎前后两任右相关系不睦,加之内政混『乱』,外战一团糟,不断的遭到舆论的压力,而且与之前的宰相们一样,被太学生们联名弹劾。太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陈列陈宜中过失数十条。陈宜中知道后,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出演了一出弃职出走的闹剧,直到谢太后亲自致书陈母,由他老母亲出面劝说,他才同意回朝继续为相。但人虽然回来了,他原来被批判各种问题一个也未见少,而且更多了,手上的烂摊子也比原先更烂了。

陈宜中的这出闹剧正是发生在张、胡引前军深入敌后之时,当初他采纳张镝的备虏策,派偏师袭扰,原本并没有抱什么希望,甚至都忘了这件事。这期间,前线战事越发糜烂,元廷那边,伯颜已经朝觐回来,得到忽必烈授意,加紧了灭宋步伐,前锋直指浙西,距离临安只有两百里。陈宜中作为军政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当前大宋的这个黑锅还真得由他来背,只得调兵遣将,四处补漏。但江淮前线仍旧连战连败,积年的颓势真不是一手能够挽回的,而这个时候忽然有这么大的一个捷报,对陈宜中而言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赶紧就抓住了。

原本按照程序的话,陈宜中需要先派人往前线核定战绩再定功劳,但他急需这场胜利来提振士气,而且他将赵孟传的报捷文书看了好几遍,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一场胜仗应当是确定的,所以他即刻拍板,先向谢太后上奏,表明浙东义军的功劳,再将捷讯传往各地,鼓舞人心。

谢昌元拟的这份捷报滴水不漏,将功劳全都揽在了赵孟传及其一帮亲信的头上,而且文字详尽,连战斗细节都描绘的清楚,谁都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这本就是真实的战事,只不过其中的人物做了些变更而已。

很快朝廷诏旨下达,浙东义军因这场大胜被赐号“忠胜军”,总督军国重事的陈宜中被嘉奖慰劳,赐金二百两;赵孟传奇功一件,加户部尚书衔;连谢昌元、周进之流也各有奖赏,唯独身在前线的张、胡诸军被朝廷遗忘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烈歌
大明烈歌
重生在官宦家庭,母亲家是晋商、未来妻子家是海商、师长是首辅和东林党领袖!可大明二百余年基业即将毁于日益腐败的官僚地主集团,党争日益激烈,商人勾结外族发国难财,而主角出生于、长于这种家庭,长大后却立志挖自家墙角,救我中华民族于危难!不然万历朝...
回溯者
大宋之有种职业叫造反
大宋之有种职业叫造反
穿越到了大宋,穷困潦倒怎么办,好办,造反呀!这是一个现代江湖大佬,穿越到北宋末年造反的故事,原本是想靠造反谋生,把造反当成一种职业,却没有料到造反过头了,把大宋给造没了,面对南下的金军,只能继续造反,由反大宋,变成了反大金。粉丝群154601760,有兴趣的可以进群聊!
我不是西毒
张一真
张一真
张一真,群像中的一员,这群人有好有坏,当面对残暴的强敌,当家园被毁,当亲人被杀,当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在心头,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张一真们面对强敌,用他们的胆略智慧演绎可歌可泣的人生。
灶里红薯
穿越明朝当皇帝
穿越明朝当皇帝
高中生秦空无意中穿越到了明朝崇祯年间,与燕王朱棣结为兄弟,在他的现在智慧之下帮助朱棣登基为帝,开创了永乐盛世,成为九五之尊的朱棣对渐渐地开始对这个聪明的兄弟有了提防之心……秦空慢慢的也对这个曾经的兄弟失去了感情,带着自己心爱的人一同离开,随后化名,去世界的另一头开拓新的世界……
段先生
蛮荒的足迹
蛮荒的足迹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满格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