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末清

第716章 旧事重提

“其实就卡在了这电力上,”黄越道:“如果铁路沿线都通上了电,有了信号灯,火车在夜间也完全可以开行的。”

他转向高斌道:“发电厂的工程停了有一个月了吧,照这样的进度,你估计要什么时候才能最终建成发电?”

“回皇上,”高斌道:“总要把这滴水成冰的时节熬过去,最早也要出了正月才能复工。”

“因为发电厂的规模实在太大,许多工程都要依序进行,不能像铁路那样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同时开工。”

“依据这一年的进度来看,至少还需要两年半的时间,也就是到青晏四年的夏秋之际才能全面建成发电。”

“嗯,说这发电厂是百年大计也不为过,质量必定要保证,所以急也是急不来的。”黄越道。

“趁着这两年多的时间,要把前面的事情都办好,按照事先计划通电的区域,在京津铁路沿线以及北京城内把线杆都架起来,电缆都布设好。”

“一切设施都做完,做到万事俱备,只等东风,等到发电厂建成发电时,通过测试后就能把电力送到四面八方。”

“回皇上,臣和嵇璜也是这么计议的,几个部相关的人员正在一起抓紧制定施工的具体方略,年底之前就能拿出来进呈御览,年后春暖时就能开工了。”

“各省的督抚都有折子上来,请旨在地方上修建发电厂。”黄越道:“按说哪个省都该建,但又不可能同时建。”

“就是户部拿得出这些银子,电力部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

“这事不像种庄稼,多浇一桶水、少施一铲肥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最多不过是亩产上略有差别而已。”

“这种活计必须要分毫不差,如果让一群懂而不精的人勉强应付下来,轻则前功尽弃,所有的人、财、物力都要打了水漂儿。”

“重则会出现极大的事故,以致房倒屋塌、机毁人亡!这也是朕急于把电力工程大学堂办起来的主要原因。”

“好在新设立的这一批大学堂的建设方略都通过了最终的审议,户部把前期所需的银子也都拨付了下去,年后就将陆续开工了。”

“万事开头难,只要假以时日,几年下来国家就不缺这样的专门人才了。”

“朕想地方上的电厂先分两批来建吧,第一批建两个,分别建在泉州和兰州,这样已经通车的西海铁路也能借上一些力。”

“第二批建三个,分别建在天津、江宁和广州,等这五个发电厂都建好了,电力大学堂的学生也就源源不断的学成出来,那时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电力部和工部、交通部年后就派出人手分赴泉州和兰州,会同地方上的官员一起商议,确定建设的规模及一些要点。”

“然后踏勘选址,这两个发电厂要把铁路和地方上的用电都兼顾起来。”

“依照老规矩,等把修建这两处发电厂的详细计划、方略拿出来后,在京师由各方会商审议,确定无误后再拨付银两开工建设,你们看这样可行否?”

“臣遵旨!”与这差事相关的几位军机大臣拱手应道。

“刚才说着铁路就说到了电力上,现在接着说回来。”

黄越接着道:“西海铁路东段即将全线贯通了,从兰州要继续向西一直修过去就自不必说了,但进度可以稍稍放缓些。”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本土上南北的交通在东部有海运,中部有运河,但西部就只能靠翻山越岭的走驿道了。”

“所以南北铁路也要开工修建,不能再耽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秦二世:这昏君,我当定了!
秦二世:这昏君,我当定了!
我居然成了秦二世?!这昏君可以当,但国不能亡!除赵高,诛项羽,灭刘邦。通商西域,威震八荒!
梦悠然
故宋帆影
故宋帆影
南宋末年,一个矛盾的年代,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年代,一个正向着古典文明的高峰努力攀登的年代,一个奢华却又腐朽的年代,一个风雨飘摇而又悲壮的年代。南宋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国家,造船、航海都很发达。虽然被迫偏居东南,却也让这个古老国家前所未有的开始重视海洋。历史如果可以假设,我想知道是否有可能让南宋从近海走向远洋,成为真正的风帆帝国?是否可以避免崖山的悲剧?是否可以破除几百年
正邱
明末之兴汉
明末之兴汉
这是一个从海外荒岛开始创业的种田文。起步是那样的艰难,鲁若麟发现自己手下好像没有什么人才,意外发现青楼女子里居然还有很多文化人,买了!这些女子可比那些读书人好用多了。你们不是瞧不起我装清高吗?少了你们我一样可以发展起来。书友群:307592265
猪哥老腰
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
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
留梦炎听说过吗?没听说过不要紧,只要知道是不输于秦桧一样的大奸臣就行了,就是坑死文天祥的那位,在明清时期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厌恶其为人,这就导致子孙后代受其连累,竟然在明清两朝的科举都无法参加!狗血的一次穿越竟成了留梦炎的族人,以后不管怎么活,反正大汉奸这个高帽子是被戴定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你说要我救宋朝、救文大大,别开玩笑了,现在忽必烈都死了,宋朝早就被灭的渣渣都不剩了!留奕想到
BOB鲍勃
强明往事
强明往事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璀璨......看多了盛唐雍容,也厌倦了大宋富庶,但还有谁能记起史上唯一不和亲、不纳贡,曾经雄视四海独步天下的强盛大明?其为何会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祖训,底气又是从何而来?本书便是带您重温太祖朱元璋如何从一个托钵讨饭的底层草根铁腕集权建立大明根基,以及其铁血子孙如何荡平四海、威服天下......
驻马店赖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