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末清

第25章 扭转乾坤

见弘昼老实承认了,乾隆接着说道:“皇阿玛也知道你的心思,所以特意嘱咐朕要疼爱你。你是朕的亲兄弟,即使皇阿玛不说,朕自然也会爱重你,断不会做那煮豆燃萁之事。”

“你也是满州汉子,身上也流着爱新觉罗的血,保我大清江山,宗庙社稷,也是义不容辞。自今日起,收起你畏谗避祸的想法,为国家多出些力,帮你哥子多分些劳,休避怨嫌,尽管做去。”

“你只要精白其志,实心任事,上不负列祖列宗,国家社稷,下不负君臣之义,手足之情,纵有些许过失,朕也都担待了,断不会疑你”。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阴冷:“倘若你真的生出别的心思,做出那天理难容之事,纵使朕欲回护你,奈何有祖宗家法,皇纲国宪!”

听到这里,弘昼再也坐不住了,“扑通”地跪了,连叩几个头,口中忙道:“皇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臣弟敢不披肝沥胆,竭尽微忱!”

说着,又连叩了几个头,已经擦干的额头,又渗出细密的汗珠来。

“起来坐吧,”乾隆的话再次变得温和:“这些日子里事情多,朕又多有不便,你诸事多与叔王、大臣们商议,也要当心自己的身子骨。”

乾隆凝视前方,目光中充满了憧憬:“你我兄弟风华正茂,若天假以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建千古未有之功业!”

弘昼心里微微嘀咕,皇上的话似有不妥之处,力挽狂澜也还勉强,只是这扭转乾坤,怎么听着有些别扭。

他没时间细想,更没胆子去纠正,只能随口奉承道:“皇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定可做那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一代圣君。”

乾隆笑着说:“德兼三皇不敢奢望,但极盛之世,想必你是见得到的。”

弘昼见皇上的话说完,趁着停顿的空,说道:“皇上,鄂尔泰和张廷玉还在殿外候着,刚才臣弟在外面候旨时,十六叔、十七叔也来了。”

乾隆明白了,弘昼这是在提醒自己,是不是该召见这四个人。

这四个人,乾隆是知道的。十六叔就是康熙的十六子,庄亲王允禄。十七叔是康熙的十七子,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和张廷玉是大学士,一满一汉两个军机大臣。

这四个人,都是雍正倚重的人。雍正虽然暴卒,未及交代后事。但在雍正八年他曾经大病一场,几乎丧命。

病中他曾召见亲王、大学士及军机大臣数人,特别面诏圣谕,也就是雍正遗诏的草本。

其中专门提及了这四人: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

遗诏中对鄂尔泰和张廷玉评价更高,恩宠更隆。

诏书中说: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秦二世:这昏君,我当定了!
秦二世:这昏君,我当定了!
我居然成了秦二世?!这昏君可以当,但国不能亡!除赵高,诛项羽,灭刘邦。通商西域,威震八荒!
梦悠然
故宋帆影
故宋帆影
南宋末年,一个矛盾的年代,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年代,一个正向着古典文明的高峰努力攀登的年代,一个奢华却又腐朽的年代,一个风雨飘摇而又悲壮的年代。南宋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国家,造船、航海都很发达。虽然被迫偏居东南,却也让这个古老国家前所未有的开始重视海洋。历史如果可以假设,我想知道是否有可能让南宋从近海走向远洋,成为真正的风帆帝国?是否可以避免崖山的悲剧?是否可以破除几百年
正邱
明末之兴汉
明末之兴汉
这是一个从海外荒岛开始创业的种田文。起步是那样的艰难,鲁若麟发现自己手下好像没有什么人才,意外发现青楼女子里居然还有很多文化人,买了!这些女子可比那些读书人好用多了。你们不是瞧不起我装清高吗?少了你们我一样可以发展起来。书友群:307592265
猪哥老腰
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
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
留梦炎听说过吗?没听说过不要紧,只要知道是不输于秦桧一样的大奸臣就行了,就是坑死文天祥的那位,在明清时期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厌恶其为人,这就导致子孙后代受其连累,竟然在明清两朝的科举都无法参加!狗血的一次穿越竟成了留梦炎的族人,以后不管怎么活,反正大汉奸这个高帽子是被戴定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你说要我救宋朝、救文大大,别开玩笑了,现在忽必烈都死了,宋朝早就被灭的渣渣都不剩了!留奕想到
BOB鲍勃
强明往事
强明往事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璀璨......看多了盛唐雍容,也厌倦了大宋富庶,但还有谁能记起史上唯一不和亲、不纳贡,曾经雄视四海独步天下的强盛大明?其为何会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祖训,底气又是从何而来?本书便是带您重温太祖朱元璋如何从一个托钵讨饭的底层草根铁腕集权建立大明根基,以及其铁血子孙如何荡平四海、威服天下......
驻马店赖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