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为“刀锋战士”的新兵留言:“拥有了强军梦的翅膀,我的青春将在强军目标的广阔天空高飞翱翔。”在新兵论坛上,引起跟帖热议。
第二,针对追求时尚潮流但疏于政治学习的特点,突出基本理论和优良传统学习灌输,夯实举旗铸魂的思想根基。
座谈发现,今年新兵“网络一族”、“时尚达人”显着增多,个别求新求异、思想前卫但对我军光荣传统了解不多,对娱乐信息、八卦新闻津津乐道但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
对此,一是坚持从读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抓起,培养新兵关心政治、关注时事的兴趣习惯。
严格落实“三个半小时”制度,坚持每天组织收听新闻广播、收看《新闻联播》,每天组织圈报读报,每天利用训练间隙、晚点名等时机开展热点评说、焦点辨析“时事解读十分钟”,通过一张张报纸、一则则新闻,让国家最新时事、部队最新动态及时进入新兵视野,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中增进新兵政治意识、培养政治热情。
二是坚持从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要求学起,提高新兵讲政治、守纪律的思想觉悟。
以《士兵读本》、《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材料为主要内容,采取营连干部解读、理论骨干领读、新兵个人通读等方式,帮助新兵读知内容、读晓其义、读懂要求。
组织力量为新兵量身定做基本政治常识“小册子”、漫画扑克牌和网络闯关游戏,让大家在业余时间看一看、学一学,在训练间隙玩一玩、比一比,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掌握。
结合组织观看中央电视台“新兵入伍教育电视系列授课”,加强条令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习教育,以及献身国防基本道理、立身做人基本常识等灌输,帮助新战士培养过硬作风、树好军人形象。
三是坚持从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讲起,铸牢新兵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专门组织党史军史常识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注重课前组织参观旅史馆和营连荣誉室、观看《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等红色影视,课堂教育采取“观点+事例”形式深入讲解,课后安排部队功臣讲部队战斗史,深入开展“追根溯源、饮水思源”思考讨论等,引导新战士在走进历史、感悟现实中坚定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强化继承革命传统、争做红色传人的责任担当。
第三、针对渴望成长进步但吃苦抗挫能力较弱的特点,突出行为引导和环境熏陶,激发精武强能的训练热情。
统计显示,新兵有计算机、汽修、文艺等特长的近一半,普遍都有军营成长进步的强烈愿望,但相对缺乏艰苦生活磨砺,吃苦精神不强,受挫能力较弱。
单位注重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帮助新兵切实把热情和精力凝聚到投身训练、精武强能上来。
一是组织爱军精武标兵登台示范,用身边的标杆激励。开展“直面先进典型”、“连线精武标兵”、“对话训练尖子”活动,安排优秀军人代表介绍成长经历。
组织“武状元”展示过硬身手,特等射手示范精湛技艺,“神炮班”演示战车操作,让新兵从他们身上感悟军人吃苦耐劳、勇猛顽强的血性虎气,领悟“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职业操守,不断坚定精武强能的信心决心。
一贵州籍新战士,刚入伍时因不能适应新训生活一度有“退堂鼓”思想,看了标兵演示后倍受振奋、热情高涨,很快成为训练中大家公认的“小老虎”。
二是搭建比学赶超竞技舞台,用争创的氛围鞭策。结合新兵善于表现自我、勇于超越自我的实际,营连坚持每周评选“学习之星”、“训练之星”、“内务之星”和“进步之星”张榜公布,每天组织新兵风采DV展播,每半月举办“才艺大比拼”、“军营达人秀”等活动,充分激发他们争先创优的斗志和热情。
同时,成立篮球队、板报组、网络组等文体队伍,将新兵骨干结成互帮互学互教对子,使大家互相帮着学、比着练,互励互促、共同进步,在广大新兵中形成了人人苦练本领、个个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三是营造尚武精武的营区环境,用文化的力量熏陶。用宣传画、地图沙盘等展现祖国版图和作战地域,在训练场设置战斗标语口号,在营区主干道悬挂“武状元”宣传牌,在车炮场观看声光电一体的实弹射击录像片,在节假日创演反映刻苦训练的文艺节目,并在新兵中大力培养唱军歌、讲军语、行军礼等良好习惯,开展“信任背摔”、“合力冲击”、“温暖拥抱”等心理适应性训练,让新兵一到营区就感受打仗气息,一入军营就听到枪声炮声,一上训练场就想打仗、练打仗,在耳濡目染、点滴养成中逐步实现由地方青年向革命军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