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注解决好享乐主义仍有一定市场的问题。
一是在精神状态上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有的以不打仗的心态抓准备,缺乏备战打仗的职能意识、履职有为的责任意识、敢闯敢干的担当精神、争创一流的精品意识。
特别是随着党龄的不断增长,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入党之初的铮铮誓言,工作激情和革命意志逐渐衰退,不能一如既往保持立身做人、立德为官、立志干事的精神状态。
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是想更多事、干更多活、吃更多苦、担更多责,而是考虑个人进退走留、分心走神;随着现实困难的后拉力增大,一些党员干部不谋战场谋商场,不想打仗想家庭,军营味战斗味淡了,生活味享受味浓了。
二是在价值取向上贪图安逸、自私自利。有的学习怕辛苦、工作怕清苦、生活怕艰苦,不谈奉献讲清闲,不思感恩图舒服,与一名合格的战斗员、指挥员还有不小差距。
干部中想交流到省军区系统的多,想长期在野战部队干的少;想调动到驻城区部队的多,想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干的少;想在机关轻闲部队工作的多,想长期在清苦部门和基层锻炼的少。
三是在工作态度上不敢负责、畏首畏尾。有的抓工作怕麻烦、怕辛苦,思想懒散、行为懒惰,领导不强调不动,任务不逼迫不动,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有的害怕承担风险,干工作因循守旧,遇到问题回避,遇到困难躲避,遇到风险逃避,事事求安稳、时时患得失、处处畏首畏尾。
享乐主义有市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军营不是生活在真空,由于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加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对官兵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安而忘危的思想警觉,革命意志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坚定。
二是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波澜不惊的平常心态,不能树立正确的比较观,不是倾注在为部队建设作贡献上,而是纠结在职位高低、进步快慢、收入多少、生活好坏上。
三是少数党员干部缺乏苦尽甘来的坚韧意志,在面对困难和风险时缺乏敢打硬仗的斗志、永不言败的作风和战斗到底的精神。
第四,关注解决好奢靡之风仍有滋生抬头的问题。
一是勤俭节约还不能进入思想形成习惯。勤俭节约已成为广大官兵的共识,给军营注入了新风正气,但会风、话风、接待陪同和长流水长明灯长开机等问题还有改进的空间。
比如,有的机关干部拟制文字材料从初稿到定稿全是正规排版、单面打印,经常一个文件办下来要使用近百张打印纸;有的会务保障比较繁琐,摆鲜花、矿泉水、拉横幅标语;还有的把高标准办会等同于接待大鱼大肉、会务样样齐全、氛围有声有影。
二是精打细算还不能于公于私一视同仁。有的把单位当家来建的思想不牢,不能像自己家里过日子一样来对待公款开支,该花的钱不是压到最低数去花,该购的物不是追求物美价廉,该搞的接待不是既简朴又热情,而认为花钱搞建设放开点、热情点、大方点不算啥。
有的对公物粗暴式操作、放任式管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还可以使用的电脑提前报废,不需要的办公设备随意添置,重用轻管造成的损坏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是艰苦奋斗还不能表里如一立说立行。有的把艰苦朴素挂在嘴上,抽烟喝酒上档次,请客吃饭讲排场,追求超前消费和高端享受。
比如,有的年轻干部购房要宽敞、买车要高档、穿着要时尚,机关单身干部中大都是“月光族”,很多同志一年下来没有积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正在丢失。
奢靡之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是危机意识不强,思想深处对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军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的道理理解不深。
二是庸俗思想作怪,过不好功名利禄关、人情事故关、交际考验关。
三是自我要求不严,脑子里有意识、思想上有认识,但还不能全面落实体现到行动上;短时间能做到、要求时能做好,但还没有养成点滴做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