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队以应战应急力量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成建制成系统组织实战化训练,全面摔打了部队实战能力。
但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标准来衡量,还要缩小三个差距。
一是要缩小战备建设与“应战”要求的差距。大部分同志没有参加过战场勘察,对作战地域缺乏感性认识,对敌情、我情、战场环境了解不透,对本单位战斗力状态心中没有底。
我们要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抓好针对性问题整改。
要区分不同层次、不同任务背景,抓好常态化、全员全装拉动演练,全面夯实部队战斗力建设基础,促进战斗力整体跃升。
二是要缩小训练水平与“实战”要求的差距。当前,部队还存在按纲施训质量不高,训练“四落实”不严;基础训练不牢,干部骨干的组训能力偏弱,战术训练层次较低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强军目标贯彻到军事训练全过程,推动训练内容向实战聚集、训练标准向实战靠拢、训练方法向实战拓展、训练效果向实战转变,不断提高部队能打胜仗的能力。
三要缩小指挥能力与“作战”要求的差距。主要是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明显不足,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欠缺,谋略水平不高,事务型干部多,打仗型干部少。
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抓训先抓军官、考核先考主官”的思路,突出首长机关和分队军官这个重点,采取问题倒逼方式,缺什么就补什么,把各级军官逼到训练场,以军官训练带动部队训练。
第四,要树立鲜明练兵导向,营造“谋打仗”的良好氛围。
要始终突出军事训练这个中心抓摆位、强统揽,坚持把人、财、物、力向打仗投入、向打赢聚焦。
一是要浓厚打仗文化。传统味不浓,对我军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教育不活,官兵对战斗精神缺乏心灵上的触动。时代味不浓,对新时期打仗文化研究少、层次低,难以发挥铸魂育人的功效,生活味浓了,战斗味淡了,缺乏把平时当战时、把岗位当战位的环境熏陶。
这就要求我们继承红色基因和传统,大力发展具有部队特色的战斗文化、精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打仗文化的熏陶。
二是要严格考评机制。主要是考评评估难,一般性考核多、定性要求多、人为干扰因素多,落实训练督查缺少像抓安全一样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和问责措施。
这就要求按照实战化标准严格考核程序、规范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日常训练既考“米、秒、环”等硬课目,又考战斗精神、意志等软课目,考出紧迫感、考出战斗力。
三是要注重奖惩激励。对训练典型挖掘培养、表彰宣传不够、拿得出叫得响的训练典型不多,想战有位、研战有为、练战有功的说服力不够,训练问责制落实不好,偏训漏训弱训的现象还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表彰奖励、典型宣扬、失责追究的机制,树立训好有功、训劣受罚的鲜明导向,使能打仗、打胜仗成为军营最强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