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想了想便道:
“娘觉着咱们现在的栗子也不多了了,保存地好,剩下的最多能用两个多月,你之前不是说那栗子树要好几年才成熟吗?”
林茗点点头,便听沈母继续道:
“既然要等这么久,那咱们也不可能现在靠着栗子饼做长远的生意,一来现在还有好些人没吃过,要是涨价,那客人肯定会变少,虽说咱们一天一百个肯定不愁卖,但知道的人肯定就没卖地便宜些人多了。”
知道的人少,再过个一两年,甚至更多时间,那到时候岂不是还得重新卖一遍?还指不定这些人记不记得。
要是卖的便宜些,那记得的人就更多,等之后兴许还能有一两个记住的,她们之后要是还准备卖这个栗子饼,那也不至于一个不知道是不?
林茗眼前一亮,沈母的想法她懂,这正巧也是她宁愿少买钱,并且花费功夫做这些竹牌,也不愿意涨价的原因。
一个东西一旦涨价,就很难降下来了,不仅是因为涨价过后再降,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还会产生很多其他问题。
所以林茗觉得,要不是有足够的信心,觉得自己的产品绝对打败市面上任何一款,就算涨价也有足够竞争的话,还是不要随便涨价了。
现在虽说她自我认为栗子饼拥有质量味道上的足够竞争力,但无奈知道栗子饼的人,却很少。
甚至知道栗子饼的人,只局限于这个千灯镇,这样一来涨价其实不是特别稳重的做法。
当然,林茗也相信,就算她和沈母将栗子饼的价格涨到一块十文,也大有人会来买,但这样做实在目光不算长远。
她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栗子饼亲民的价格,让其他人觉得栗子饼是便宜货。
反而因为一块三文钱的低价,导致了大部分人都有机会买,栗子饼卖光,富裕人家想吃,出高价换栗子饼,而且这样的事只会越来越多。
这样一来,无论是那些将栗子饼以高价卖出去的客人,还是看着其他人将栗子饼高价卖出去的客人,都会形成一个,他们正在买的东西,非常值钱的意识。
东西好吃,非常值钱这种想法,一但在所有人心中形成,那么她们即使涨价,对做买卖的名声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和那些生意做大就涨价的不同,所有人都知道,她们的栗子饼本该值这么多钱,因为味道,因为独一份。
可以说,虽然沈母只说了一部分理由,但这是在古代,一个妇道人家能有如此长远的眼光,而不是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这已是十分难能可贵。
于是林茗便十分赞同道:
“娘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只有咱们知道栗子饼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所以涨价不用着急。”
沈母点点头,又问道:
“那你做的这些竹牌是代替油纸的?”
“嗯,这些竹牌,咱们只需要做一次,不用每天都重新写凭据,而且也不会让那些想要冒领的人有可乘之机。”
沈母思考了一会,却问道:
“那要是别人也做了一套竹牌呢?”
“咱们可以一开始做几套竹牌,每天换一套,让那些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根本猜不到咱们每天要换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