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滑头

第273章 不堪设想

据说诸葛亮出山之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据说这场“隆中对”最初的来源是《三国志》中的一段描述,今天学界已经证明这段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后人比照《三国演义》添加,并非《三国志》所写,《三国志》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和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和谋士毛玠的一次会谈中,二人深刻剖析了国内形势,精确判断了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当时,最强大的军阀首推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表。毛玠认为,袁绍为人多疑而少断(我始终认为,《三国演义》把袁绍的性格嫁接到曹操身上),根本没有紧抓经济建设,他的军队甚至靠野果充饥;刘表为人小富即安,只要不冒犯他的利益,他就不会主动进攻别人。

结论:袁绍、刘表都不可怕,曹操要想成就“霸王之业”,只须“守位以财”。这句话也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永恒的真谛:要想成为世界霸主,必须有最强势的经济!曹操“守位以财”的方法,在历史上叫作“屯田”。

所谓“屯田”,就是招募流民开垦无主荒地,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曹操之所以能招募流民,是因为流民相信他能保护自己安心生产;曹操之所以能保护流民,是因为他身后有众多流民。

“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是第一只蛋—第一笔招募流民的钱究竟要从哪里来?

乱世之中,无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还是铸造大钱(货币政策)都不好使。大家都快饿死了,增加税收肯定捞不到油水;至于铸大钱,就算有人肯要,也没有粮食可卖。

既然征税和铸大钱都骗不到财富,那就无须遮遮掩掩,直接明火执仗地抢劫好了!定都许都之后,曹操收编的第一批黄巾军是青州流民,大约有一百万人。为了安抚这批流民,曹操挑选了其中的精壮者,号“青州兵”。然后,曹操亲自带着青州兵劫掠了从汝南、颍川来的黄巾军,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靠着这些资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颁布《置屯田令》。流民每五十人为一屯,春夏耕种、冬秋操练。屯民如果使用官家耕牛(也是抢来的),收成与官家四六分成;屯民如果自备耕牛,则收成与官家五五分成。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方法。仅仅一年,曹操就分到了一百万斛粮食。成绩的背后是悲惨的屯民,他们要向曹操缴纳50%甚至60%的收成。这样的税率,很高吗?

高不高,要看跟谁比。跟“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比,50%当然很高;跟其他军阀比,已经相当低了。

聪明人不止曹操一个,所有军阀都想空手套白狼,都在招募流民。只不过,店大欺客,多数军阀并不在乎流民的生命,甚至不在乎生产多少粮食,他们只在乎自己占有多少土地。在他们眼里,流民是部曲、是任人蹂躏的奴隶,不要说分成,流民经常连自己都养不活。

按照“国家和土匪”的逻辑,这些军阀是典型的小土匪。要想彻底解决流民问题,必须有一个大土匪,也就是国家来制止小土匪的过火行为。东汉末年,但凡有点模样的军阀都要靠手下众多坞堡支持,谁也不敢禁止军阀圈禁流民,包括实力最强大的袁绍和刘表。毕竟大家要靠小军阀支撑台面,禁止抢占流民和土地,见面怎么好意思再跟人家打招呼?

曹操,是唯一禁止圈禁流民的大军阀。曹操本出身寒门,跟坞堡没有多少利益瓜葛,所以,他能下得去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开局签到一具女尸
大唐:开局签到一具女尸
李正穿越到大唐李林甫时代,开局就签到一具女尸,之后,荒郊干尸,枯井白骨,树下亡魂,朝廷恶灵,一一朝他袭来;乡绅富户,县令刺史,傲娇公主,后宫佳丽,王侯将相,纷纷向他跪拜,李正:“我对金钱和权力一点不感兴趣,我只想享乐……呵呵,不!我只想铲奸除恶,匡扶正义,横行天下!”
山有水1
内卫尖兵
内卫尖兵
军队编制中,有这样的一支部队,他们的名字叫做,内卫。祖国边疆,巍巍雪山,海关边防,洪水天灾,就是他们的战场。
生活的信仰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技术宅男楚杰,家里出现了一道接一道的光门。无数帝王,叩门来见!李世民:“飞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秦始皇:“世界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地方?”汉献帝:“先生助我汉室!”
明月挽清风
兵将卡牌系统
兵将卡牌系统
苏路:兵卡、将卡、军阵卡,打仗我用卡小兵:跟着大人打仗,敌人就像纸糊的一样,战功就像捡的一样被调走的小兵:不跟着大人打仗,敌人都是铁打的一样,怀念在大人麾下的日子同僚:跟苏路打仗很爽,就是抢不到战功啊敌军主将:什么,对面是苏路军,放水,啊,不是,遣使,求和
端阳
乱世太帝
乱世太帝
华夏破碎,大族霸占江南,高门显第据皇朝国器为私用。异族统治北方,痛苦的民族融合带来了历史的新出路。徐谦在一个个契机下控制了异族的朝政,华夏的统一似乎提前到来......
沉闷的大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