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娘子却略有微词:“毕竟你没生个儿子,怨不得你家郎君。”她虽然没了丈夫,没了生计,没了住所,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却像有了全部。淑娘对她无话可说,心里却对招弟多了几分同情,只怕她以后的人生摆脱不了照顾弟弟了。王氏因自己丈夫去世,没有男人撑腰,家中米铺竟被公公大哥家的小叔子夺了去,只替牛娘子担心一个人怎么养女儿。牛娘子道:“我已打算好了,明日唤个木匠打一辆推车,做些吃食沿街去卖,总能养活我们娘俩。只要三丫不再挨打,我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正说着,三丫高高兴兴的跑过来拉着娘说话,牛娘子脸上笑容灿烂,跟着小女儿去看李壮弄的“谷板”,茅草做的房舍,泥捏的人畜,形成一个小小的村落,村落外的土地上郁郁葱葱。淑娘远远看着,觉得很像一个村庄的粗略模型。她想起自己在网上看过的各路大神晒的手工模型,还有美剧csi里令她印象深刻的1:24标准模型。
招弟的弟弟突然在陈娘子怀里哭了起来,陈娘子也不讲究,拉开他的尿布看了没事,道是饿了,抱他回屋喂奶去了。淑娘才问起舅母:“妗,你们这房子还有多久到期?原来的院子呢?”王氏算了算道:“你舅舅没了四年多了,当日立约五年,明年六月便到期了。就是这会通寺里慧清和尚花费二十两银子典了大屋,把这小屋作价三两典给我们的。”淑娘道:“既是寺里大师,倒不须多虑了。”王氏也同意她的说法。
淑娘看看周围无人接近,凑近王氏低声问:“妗,表弟有什么打算?读书费钱太多,再说壮壮也快十岁了,不能一直让表弟回家教他认字。”
王氏叹气道:“没了铺子,我也没有别的进项,粒儿能读得进书,总不能不让他读,壮壮还小,我们现在又住在城外,我也不放心他天天往县里跑。如今只能等明年收屋搬回县里再做打算。”
淑娘继续低声问:“明年壮壮都十一了,现在认得多少字了?”
王氏又叹气:“壮壮倒不像他哥,一个字教三天都记不住。原来粒儿在你夫家学堂认字,一天能认好几个呢。”
淑娘安慰道:“那妗你现在先别多打算,等明年搬回县里,咱们两家离得近,表弟也可以多来我家跟郎君一起学问。”
王氏道:“我听粒儿说书院考试,他们整个学堂的人就你家官人一个人考上了上等生?”
淑娘一愣:“这我倒没留心。应该不是吧?我记得原来不是就有一班上等生吗?”
王氏也愣了:“是呀,粒儿原先说过,书院里书生分三拨,最差的叫外什么,还有中等的、上等的,分得很清的,这是怎么回事?”
淑娘思索一阵,问道:“妗,是不你听差了?表弟说的是他们中等这一拨只有一个升上等吧?”
王氏恍然大悟:“是了是了,就是这个话,我想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