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全家都护短
- 杨素之嫁到快要落败的侯府,好不容易盼到两个儿子有出息,眼看着就要享福的时候,一睁眼,她竟成了六几年一个两岁大的女娃娃。这里要吃没得吃,要喝没得喝,但幸运的是,她不仅多了个拥有超多粮食的百货商店,还有四个开了外挂的哥哥和一对乐观上进的父母,最要紧的是,她们一家都很护短!所以,作为家中老幺的杨素之一不小心就成了团宠,躺赢成了大佬。某人发现,他家百货商店里总是莫名其妙的丢东西,而且要命的是,竟然没人知道
- 薛少言

原来吴沐自出城送众人回太平镇,招弟亦结了工回自家去了
。吴柳正独自在纸笔店里翻检纸张笔墨,店门开着,偶见门外一行人,立刻认出正是女儿女婿。忙出了小店接着众人,让到家里。
施禹水拜了丈人,送上礼物,吴柳笑呵呵的受了礼,取一匹布送与施禹水,施禹水也拜领了,这才入座。
施禹水先叫王大王二帮忙打水到灶房大缸,吩咐了春花拿着青油伞等在门口,施禹水和淑娘跟着进了东屋吴父的住房。房里几乎可以称得上简陋了,床摆在东墙边,床头顶着南墙,南墙上的窗子只有半扇,床尾距北墙也不过两三人宽。北墙正对门口贴了一副花鸟画,摆着一张小小的高几,供着一个白瓷瓶插着数枝花,高几两侧摆了两张高脚靠背圈椅。
施禹水道:“丈人安坐。”让吴柳在左边靠背椅上坐了,自行从西墙边取了两个蒲团在吴父面前摆好,拉着淑娘给吴柳叩了三个头。吴柳激动得几乎要哆嗦了:“女婿如此多礼。”施禹水道:“蒙丈人不弃,以爱-女相托,自当见礼。”淑娘心里真是欢欣鼓舞,觉道丈夫真得我心。
行过礼,吴柳自己回床边坐下,请女婿椅子上坐了,施禹水让春花陪着淑娘回自己闺房稍坐,自己则陪丈人叙话,吴柳问起女婿学问。施禹水答道:“官家已于年初下旨‘三舍法’与科举并行。早年取士重诗赋不重策论,‘三舍法’施行多年,朝堂取士多重策论不重诗赋,今科举重开,虽没有明旨改重诗赋,想来到两年后科举之时策论不会是唯一标准。小婿自认诗赋的确算不得上佳,只得尽早中举,以免日后蹉跎。”
吴柳不由长叹一声:“蹉跎二字,道尽一生。当年虽有‘三舍法’提出,却也有科举并行。在书院里我与亲家兄并称诗赋双绝,蒙县令举荐参加府试不第,本待来年再试,哪知哲宗皇帝登了基,竟不许科考只行‘三舍法’。我与亲家兄二人在县学竟落到末等,再不得进入府学,从此断了仕途。亲家兄出身读书家庭,家族原有积累,尚能开了学堂教导蒙学;我却无甚帮衬,只得这间纸笔店度日。不瞒贤婿,小女嫁妆首饰多是你丈母当年带来,绢纱鲛绡锦缎这些料子也有存留,其余却多是小女自小自备针线,我这老父实在无颜啊。”
施禹水寻些话来转圜。于是又说的热闹起来。
淑娘带着春花回到自己闺房,出嫁不过第二日,已经觉得万事皆非,对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露出一种怀念的意思来,坐在床沿慢慢琢磨房间与出嫁前的变化来。
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到了午时。淑娘原来在家时已经惯了两餐,只是这两天忙乱,今天又一大早吃的,到现时腹中多少有点饥饿,又不好专门找点心吃,只好忍着,只在心里暗暗叹息不知下午那餐几时才到。
施禹水这边先问了丈人身体,又问起丈人起居,再问起邻居如何相处,又问纸笔店能否营生,又问了明日是否暖女是何亲眷拜访,林林总总不一而论。忽觉快到午时,腹中饥饿,忙吩咐王大王二到街上小酒家置办两分酒菜来,送来这里一分,王大送回家里一分兼且告知父母明日有何亲眷来往等语。
不多时,酒菜办好送来了,施禹水请丈人安坐,自己去了淑娘闺房请她一起吃饭。进了闺房不忙着叫人,却先把眼四处望了一圈,对自己娘子的闺房略有了印象,这才叫道:“娘子,来用点饭菜。”春花忙跟着夫妻二人一起进了吴柳的住房。房里已经摆好了桌椅,上面盘碗罗列,当中一大碗面,四周数个小碟子各自盛着清凉小菜,旁边是小瓷罐装着酱盐醋等物,又有细白的瓷碗和几双乌木筷,另有一个小小托盘盛着一壶酒两只酒杯,单独摆着一碟花生米一碟牛肉。施禹水先让春花给淑娘装了一小碗面加了各样小菜淋上酱盐醋,请娘子自吃。然后才给丈人和自己各斟了一杯酒,开始对饮。酒罢,施禹水又亲自动手给丈人拌了面请丈人用,又自行解决了一碗。剩余酒菜面等物就叫王二跟春花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