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一个强宋

第249章 差距

“卖报了、卖报了,《大宋日报》只要两文钱一份,两文钱就能知道天下大事,还能看洛真人写的《道德经心得》,先买先看,先睹为快······”

“卖报、卖报,元日刊发的第一份《大宋日报》,有官家大朝会上的元日感言······”

“两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两文钱你买不了上当,《大宋日报》内容详实,涉猎各个方面,总有一版你喜欢······”

“看报了、看报了,男的看了更俊,女的看了更倩······”

“······”

元日,皇宫内正进行大朝会,街道上卖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十一二岁的孩童在大街上大声吆喝,每个人肩上都斜挎着一个布袋,上面印着报社专用字样,里面装着分配代售的报纸。

这些孩子都是报社挑选,经过简单培训的报童,他们口齿伶俐,腿勤手勤,卖掉报纸有提成,这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笔不菲收入。

“《大宋日报》?这是什么玩意儿?”

“兀那娃子,给我来一份。”

有人买了一份道,“看一看报纸,怎么就男的更俊,女的更倩了?”

报童高声道:“知识改变命运,命运好精神就好,精神好自然就俊俏······”

“嘿!这娃子嘴皮子倒利索,话说得一套一套的。”

哇!

拿起报纸一看就放不下了,两文钱果真花得不冤枉。

有朝廷大政方针,有诗词文章,内容详实,包罗万象。

“我要珍藏报纸,有官家的元日感言,还有洛真人的《道德经心得》。”

“给我也来一份。”

······

洛寒使辽后,李清照率领员工加班加点,动用各方面力量,终于在建中靖国元日刊印了第一份《大宋日报》。

建中靖国是赵佶登基的第一个年号,通过这个年号,赵佶透露出他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号。

报社不仅安排报童卖报,还在每条街,每一坊都有一个识字人,替百姓读报,称为“读报郎”。

“读报郎”必须断文识字,若是遇到百姓难懂的词句,他们还得负责解释,目的就是尽量让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百姓中读报解释词句就能赚到一份薪水,自然有人争抢着做“读报郎”,但也是名额有限。

朝廷全力支持办报。

有了《大宋日报》,朝廷就能引领舆论,掌控民意,朝廷变被动为主动,百姓也不再受愚弄。

新法实行以来,朝廷的各项政令、指示都是靠圣旨、公文形式发往各地衙门,可以说除了当官的,其他人几乎看不到,这就导致朝廷政令无法及时、正常推行。

地方官府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推后甚至压下公文,推行也不尽力,就会出现曲解和恶意攻击新政的人和事。

有了报纸立刻变样,朝廷发出公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报纸刊登朝廷新政,天下人第一时间就能知晓,地方官再都无法隐瞒。

同时报纸上还刊发对新政的解读,让百姓第一时间清楚新政对他们的好处。

可以说《大宋日报》就是新政推行利器,还对吏治清明也有一定推进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技术宅男楚杰,家里出现了一道接一道的光门。无数帝王,叩门来见!李世民:“飞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秦始皇:“世界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地方?”汉献帝:“先生助我汉室!”
明月挽清风
兵将卡牌系统
兵将卡牌系统
苏路:兵卡、将卡、军阵卡,打仗我用卡小兵:跟着大人打仗,敌人就像纸糊的一样,战功就像捡的一样被调走的小兵:不跟着大人打仗,敌人都是铁打的一样,怀念在大人麾下的日子同僚:跟苏路打仗很爽,就是抢不到战功啊敌军主将:什么,对面是苏路军,放水,啊,不是,遣使,求和
端阳
乱世太帝
乱世太帝
华夏破碎,大族霸占江南,高门显第据皇朝国器为私用。异族统治北方,痛苦的民族融合带来了历史的新出路。徐谦在一个个契机下控制了异族的朝政,华夏的统一似乎提前到来......
沉闷的大蟹
重燃1990
重燃1990
退伍后,林远奋斗五年,却没车没房还被甩,他喝醉了,醒来竟回到1990年,看他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醉卧人生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武德九年。穿越回大唐,成为秦王府三公子李恪,距离玄武门事变还有一周时,抢了李建成和李二的皇位!“什么?让他一个小娃娃当皇上?”“宣太医!父皇得了癔症!竟然将皇位给了一个小屁孩!”……“从今天开始,李建成跟李元吉去种地,先种十亩试试手!”“李二和程咬金就是我的保镖,长孙无忌就是我的行政秘书!”……“徐老头,朕劝你不要不识好歹,赶紧把朕和徐惠的亲事定下来!”“什么?你不愿意?你看朕带十挺机关枪了吗?嗯
杨家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