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心里清楚女儿在想什么,也没深究,只是轻声道:“赵家送信过来,说明天要来提亲,你是怎么想的?”
“女儿不嫁!”
李清照张口直拒。
这在李格非意料之内。
以前李格非很看好赵明诚,但孩子的婚姻掺进政治,便让他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是新党,李格非是旧党,政治上的对头,生活中自然也处处剑拔弩张。
否则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李格非怎会征求女儿的意见。
而且,赵明诚急着定亲,也是苏轼当枪手后,他名声大跌,才急吼吼要订下婚约。
否则以赵挺之的尿性,不摆谱才怪。
李格非是个明事理的人,他清楚女儿的心思,少顷道:“那为父就拒了这门亲事。”
李清照点点头,脸上露出喜悦。
只要父亲拒绝这门婚事,她也算摆脱了赵明诚的纠缠。
“那为父再物色京城合适的郎君······”
“洛寒啊!”
李清照差点脱口而出,随即她有种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的困惑。
其实李格非这么说就是在逼迫女儿,让她下定决心。
他是个很冷静的人,若女儿能嫁给洛寒,他自然欢喜,但洛寒已经定亲。
自他第一次在樊楼见到洛寒,然后目睹他救了已被郎中宣布死亡的女子,他就被洛寒的神奇吸引。
乃至后来他做出各种轰动天下的事后,他已被洛寒征服。
内心支持新法便是见证。
而他本人则对洛寒有种莫名的敬畏感。
想靠近,又担心出事。
这种心态不是叶公好龙,也不是拿不起放不下,而是这个时代人的通病,就是对于神鬼之类的东西,有种天生的敬畏和恐惧。
而仙缘则是透过无数高光滤镜才能看到的东西。
看到只是眼缘,抓住才算真正有缘。
女儿若能抓住,是她的造化,也是家族的福祉。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沾上仙光的缘故。
因此李清照去找洛寒,他不会反对,反而会大力支持。
······
“洛先生,你的《道德经心得》整理完了没?我可以帮你执笔。”
赵颖和李清照结伴来草庐玩,李清照没话找话。
“这倒不用······”
说着洛寒突然想起一事,忙对李清照道,“我和章相公商议,要在京城办报纸,主编一职空缺,李家小娘子可愿任职?”
李清照不清楚报纸和主编是什么,但洛寒说的事,她绝不会拒绝。
“我愿意!”
洛寒大喜过望。
正愁主编没合适的人选,李清照就送上门来。
美女主编,又是京城着名才女,再加上《道德经心得》连载,报纸不畅销都不行。
“这个报纸是这么回事······”
洛寒颇费一番口舌把事情解释清楚,顺便让李清照物色一些编辑或投稿人,当然稿件得是正能量的。
李清照满口答应。
但这事最难过的关就是李格非,他若不同意,李清照不能去报社。
大宋没有女官,也没有大家闺秀在外抛头露面的先例。
让洛寒始料不及的是,李格非不但不反对,反而十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