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一个强宋

第189章 秋鸣

“陛下,臣弹劾洛寒打着查案的名义,滥用钦差特权,苛待地方官员、士绅,还火烧葫芦岛,污蔑登州水军都虞侯冯啸,逼其倒戈······”

“洛寒人在青州,却跨界去登州水域,完全脱离其权力行使范围,恃恩自恣,篡改圣意,应严惩······”

“冯啸投辽,不久后必成为大宋劲敌,臣恳请处置始作俑者洛寒······”

“据闻,洛寒初入青州就处处针对冯家,借剿匪敛财,压冯家受贿,全然忘了官家交给他的任务。出发至今已有两月,苗盎被杀案毫无进展,却弄得青州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差点造成粮荒,让青州哀鸿遍野······此子久居山中,不谙世事,非合适钦差人选,臣恳请官家剥夺其钦差权力······”

“······”

不知道是受了指使,还是御史们最近闲的蛋疼,整个御史台都疯了。

御史们轮番上阵,集中火力弹劾洛寒。

汴京没有秘密,皇宫和市井一样,都是透风墙。

赵佶和几位重臣前脚刚谈论了洛寒逼反冯啸的事,后脚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就知晓了,而且有些人还有眉有眼谈论,似乎事发当初他就在跟前。

这是国家大事,重臣自然会郑重对待。

他们猜测有可能是洛寒发现了青州冯家的某些秘密,然后奇袭葫芦岛寻找秘密······否则他千里奔袭为哪般?

亦或有其他原因。

不管是何种原因,绝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赵佶立刻派快马去青州。

御史可不管这些,他们奉行“风闻奏事”,弹劾的说法不需要任何事实来支持。

道听途说也好,空穴来风也罢,只要御史想弹劾别人,张口就来。

证据不重要,一切真凭实据摆在他面前也会被无视。

你说气人不?

偏偏御史“风闻奏事”有祖制。

这是仁宗发明的专利制度,原意用御史台来限制执政大臣。

谁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御史不仅和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还频频当面直谏皇帝。

皇帝一旦有流露出不耐烦和偏袒,立刻就喷你一脸吐沫,还捎带骂你不是明君。

皇帝再憋屈,也不能当场治御史的罪,更不能事后打击报复。

所以此刻的赵佶只能洗耳恭听,认真听御史弹劾,听到空穴来风的话,他也不说话,免得御史掉转枪口,喷他偏听偏信。

不一会儿,赵佶便思绪神游。

“官家,臣愚见,洛真人赤心为国,做事稳重,绝不会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而为。定是抓住冯家把柄,或许葫芦岛有冯啸投敌叛国的证据,不得已才出兵······”

赵佶脑中正信马由缰,见开封府府尹陈端第一个出班替洛寒辩解,他来了兴趣。

“若是冯家确有子弟作奸犯科,也应先查清楚,是个人行为,还是从根子上烂掉了。然后上报朝廷定夺,洛寒不应该擅自做主,仗势欺人,否则和作奸犯科的冯家子弟有什么区别?”

御史头铁,最喜欢就是有人出来辩解,他好胡搅蛮缠,大肆杀伐,然后眼睁睁看着辩解者败退。

这样才有成就感。

“即便是冯啸有叛国的证据,也应该是上报朝廷,派兵抓捕,他这一折腾,反让冯啸警觉而投敌······偷鸡不成蚀一把米,洛寒罪不可恕。”

“私自出兵便是罪过,官家应严惩洛寒。”

“······”

开弓没有回头箭,陈端必须据理力争,否则就会落下诟病。

“洛真人是钦差,还有御派皇城司,连这么点主都坐不了,啥事都请奏朝廷,派出钦差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兵将卡牌系统
兵将卡牌系统
苏路:兵卡、将卡、军阵卡,打仗我用卡小兵:跟着大人打仗,敌人就像纸糊的一样,战功就像捡的一样被调走的小兵:不跟着大人打仗,敌人都是铁打的一样,怀念在大人麾下的日子同僚:跟苏路打仗很爽,就是抢不到战功啊敌军主将:什么,对面是苏路军,放水,啊,不是,遣使,求和
端阳
乱世太帝
乱世太帝
华夏破碎,大族霸占江南,高门显第据皇朝国器为私用。异族统治北方,痛苦的民族融合带来了历史的新出路。徐谦在一个个契机下控制了异族的朝政,华夏的统一似乎提前到来......
沉闷的大蟹
重燃1990
重燃1990
退伍后,林远奋斗五年,却没车没房还被甩,他喝醉了,醒来竟回到1990年,看他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醉卧人生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武德九年。穿越回大唐,成为秦王府三公子李恪,距离玄武门事变还有一周时,抢了李建成和李二的皇位!“什么?让他一个小娃娃当皇上?”“宣太医!父皇得了癔症!竟然将皇位给了一个小屁孩!”……“从今天开始,李建成跟李元吉去种地,先种十亩试试手!”“李二和程咬金就是我的保镖,长孙无忌就是我的行政秘书!”……“徐老头,朕劝你不要不识好歹,赶紧把朕和徐惠的亲事定下来!”“什么?你不愿意?你看朕带十挺机关枪了吗?嗯
杨家三公
太子之争
太子之争
新书已发。
凡人亦可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