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人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而情愫是对记忆所珍视而自然而然产生的依恋。
在那个乡下,那些斑驳的小路上,保留了数不尽的记忆,谢天偶尔能在泥土里翻找到一些散落的兵人,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泥渍,是零食里面赠送,而被其他人所遗漏的,或者是城里来的人所遗漏的。
总之谢天对它视若珍宝。在那个还在以十元钱称霸的时代,百万富翁才是真的富翁,现在甚至不敢说百万富翁是中产阶级。
那时谢天一天的零用钱只一块钱,如果早上买了早餐,或许就只剩下了五毛,这时候想要在学校里买零食是没问题的,学校里开了一家专门的零食铺子,里面琳琅满目,下课后引得所有孩子蜂拥而至。
谢天的钱是只够吃一次的,所以到底是在学校吃,还是在回学校的路上吃就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那自然是不能在教室里吃的,该是要在放学的路上吃。
这就不得不提到还有另一种方案,赊账。这倒不是在学校赊账,学校是不肯同意的。而是在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店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零食。
正好修在路中间,是故意的,路人每个人都必须从那里过,是必经之路,或者下雨天躲躲雨,或者停下来和店老板聊聊八卦,或者过路人问问路,或者小朋友进去买东西吃……
总之,它一旦成了一个必经的站点,孩子们就再也忍受不住诱惑了。
店老板是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叔叔。他身子非常消瘦,让人感觉一阵风就能刮走,但他有个很胖的老婆,时不时会来跟他一起守店。
夫妇两人算不上关系好,也算不上差,但没有什么言语,无聊也只看电视。有客人才开口,像两尊雕像一大一小。
店老板总是一身背心加一把蒲扇,不仅用来扇风,还是用来驱赶蚊子。老板娘则是一身红色的袍子,再热的天也是那样,好像是有冬暖夏凉的神奇功效。
他们冬天会生起火炉,夏天又去城里买了一个电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全靠这山里的小孩子养活着。
这方圆数十里,只有这一家,是卖副食品的。其他地方除了学校附近,就要到城里去了。
到城里去很不容易,到学校去也不简单,所以谢天大多数时候就到这里来买,或者从学校买回家。
可这里不仅品类更加齐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赊账。因为是经常光顾的熟人,为了刺激消费,他就拿出一个发皱的小账本,记录下来,每个人赊账多少钱,以后再慢慢还回来,最多可以欠十块钱,多了就不行了。
谢天一开始总赊账个五毛,也总是第二天就及时还上了,但到了下午放学经过时,他便口水又止不住地要往下流了。
这时候那个老叔叔就趴在柜台上,堆起褶皱的笑容来,那白色的短发也站立着,向谢天挥手。告诉他,快来赊账吧。
于是谢天打破了赊账一次还一次的良性循环,变得赊账一块还五毛的恶性循环了。并没有过多久就欠到了十块钱。
可有时候生意忙的时候,店老板来不及记,只听着每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说。然后随便在本子上勾勒两笔,或者嘴上说自己脑子记住了,事后是怎么记的账,只有他自己清楚。
所以谢天的十块钱上限,总还没有封顶,他竟然可以还借。但有一次他本来只赊账了五毛,店老板却给他记上了一块钱,等到店老板说的时候,他就很生气,差点和他吵起来了。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早已经赊账不止十块钱了,现在竟还可以借,也就觉得占了大便宜了,没有再多计较。
那时候,店里最受欢迎的美味便是那些按斤称的辣食。谢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去晚了,称辣食时,老板会将剩余的残渣留给他。
那一包残渣如果拿来称一下,足有两块钱的量,相当于谢天白得了两块钱,想到这里谢天便要乐得合不拢嘴了。
于是谢天对店老板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友善了。在这个店里发生了无数有趣的事情,有人聚在这里打牌,有农作完的乡里人在这里乘凉,有妇女在这里一起谈笑……
后来谢天直到毕业离开也没能还完自己所欠下的账,所以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数字十六块五毛。现在这个店铺早已不见了。问那个店老板也早已去世了,虽然他有儿女,但谢天觉得再去还这钱的意义不大了。只当做一份可贵的记忆珍藏起来。
如今,谢天再路过那条早已面目全非的小路时,仿佛那座店铺的影子还在,那些人的影子也都还在。那些妇女、农人、孩子……
但确是只能在记忆里见了。
谢天老家修在半山腰上,下面有一条小溪,小溪外面有一条小河。而小河旁边的河坝就成了孩子们玩乐的圣地。
在这附近摸贝壳,来做游戏,这游戏便是用手指去顶贝壳,谁的贝壳趴在了对方身上,对方就被吃掉了。于是他们摸了大量的贝壳,不仅看外形,更看大小。
小的能够吃掉大的,大的也能吃掉小的,完全依靠技巧。小孩们可以用贝壳在地上斗上一整天。或者拿来当游戏钱币。
孩子们聚集在河坝上搭帐篷,他们纷纷从家里拿出来已经锈迹斑斑的材刀,准备去砍一些毛竹笋来搭。
在那茂密的毛竹笋林里,只有懂事的孩子在认真砍着毛竹笋,而调皮的孩子则是砍下来一根,削干净,握在手中,当做一根棍子,到处敲打草丛,树木。
即使年龄小的孩子不小心用材刀劈到了自己的手,嚎啕大哭起来,他们也完全不去理会,只让一些姐姐去哄,自己则是捡起材刀来继续挥砍。
一群野蛮人不一会就在密林里砍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满地倒着铺满了毛竹笋。
谢天热得满头大汗,累得精疲力尽,放下材刀,双手叉腰,仰头望向竹林上方。发现这里好生茂密,遮天蔽日的,夏季的阳光竟几乎刺不进来。
于是他便往竹笋铺的地上一躺。想着。倒不如就在这密林里搭个房子算了,还不用将材料拖拽到河坝去。更何况这里是多么凉快啊。
压根不用搭,只要在里面砍出一个空间,将地面用毛竹笋铺满,占为己有,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巢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