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才并没有过多的怪罪路文石,作为一个有愧疚的父亲,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女儿将是他一生的麻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给他找出新的麻烦,或者是一堆麻烦,就算没有路文石,还会有拦路石绊脚石,总之,他的一生不会太平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和何芳不是一路人,刘友才经常说自己是被时间拐卖的人,娇生惯养的书香门第,大好年华到了一个穷乡僻壤他非常的不适应,错误的时间两个错误的人居然对上了眼,他看上了何芳的能干,能照顾人,而何芳,看上了文弱书生的才气,更像是男女颠倒吧两个人结合到了一起。
但是婚后,很快的刘友才非常的后悔,两个人的性格没有互补多久,刘友才就开始厌烦,根本就不对路,一个急一个慢,一个粗一个细,一个处事果断,一个犹豫不决,一个不懂浪漫,一个干柴烈火,但是好在,何芳的思想比较传统,从没有过别的心思,只要不触碰原则,她对刘友才也是百依百顺。
生下何音清不久,刘友才便打算离婚的,教育理念不同,他想要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但是他根本没有生存能力,饭不会做家务也不会,而且何芳也是死活不同意,再加上家中变故,刘友才的阶级身份受到了影响,是人们批斗的对象,好在那时,何方不离不弃,并不是何芳思想境界多么高尚,只是很传统,很传统思想的女人,嫁做人妇家就是天,男人就是唯一。
何音清十多岁的时候,刘友才得到了返城的名额,并且平反了一些事情,过了大概两年时间吧,他把何芳母女也都接到了梦都,从那以后,一街村再也没有回去过,包括何芳母女,也在没有回过娘家。
如果何方能答应换个体面的工作,可能夫妻二人也不会闹到离婚的地步,孩子都已经是刘友才个人安排,何芳根本就插不上手,怎么教育,那都是刘友才说了算,因为他有学问,那你们父女俩的是不用我管,我的事你也别费心,什么都不会干就扫大街比较顺手,也不能不干,我又不是没手没脚的,在家里呆着要人养,我过不惯,扫大街真的挺好的,我很知足。
真的是没有追求,刘友才非常的生气,没过多久,再次提出了离婚,但是何芳的坚持,被男人离不如让我去死,她还真做得出来,没办法,暂时忍耐吧,毕竟在一起时间久了,没有爱情,总还有点感情吧,其实刘友才,心也不是特别狠的人。
直到何芳发现了第三者,一个文文静静的女人,据说是刘友才的师妹,两个人以前一个学校的,并且他们在一起,真的很相配。
有一点何芳还是分得清的,虽然是出现了第三者,但是原因绝对是自己的丈夫身上,也没必要去找那个女人理论,自己没有本事管住男人,绝对是一件丢人的事,更丢人的在何芳心中,丈夫出轨和夫妻离婚都是一样不能接受的事,于是又想到寻死,还是刘友才好说歹说,何芳才放弃念头,那好吧,反正我也知道咱们不合适,就当做做好事把促成有情人,但是女儿,是我的底线,我最后的坚持,如果音清要选择了跟着我,你绝对不能阻拦。
没想到何音清说出了非常暖人的话,爸爸有新妈妈在一起,如果我在跟了爸爸,那妈妈岂不是很孤单,她什么都没有了会很寂寞,我要跟着妈妈。
何芳听了十分感动,竟然改变了想法,清,妈妈不要你可怜我,没关系的我一个人能过,跟着爸爸会有好日子的,妈妈希望你能幸福,去吧和你爸爸在一起。
何音清也是很坚持,我不怕吃苦,不要好日子,我就要跟妈妈在一起。
就这样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在了一起,何音清却继承了父亲对于教育过分苛责的理念,更趋向于理想化,因为刘友才并没有什么教育经历,他的地位只是因为家人被平反而得到。
何芳也再也没有去找过刘友才,也没有别的什么朋友,她在这个城市是孤独的,生活的失败让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甚至女儿都无法接受,母女俩经常吵架,但并没影响多少感情。
听完这些路文石长出了口气,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必定有其原因和经历,何音清很温和的一个老师,想不到会有这样坎坷,也可能正是因为命运的多变,她才激励的把一切做的近乎完美,她是一个好老师,那她现在怎么样了。
刘友才质疑地看着对方,你是想问她现在在哪吗,没这个必要。
路文石摇摇头,这个我可以理解,实际上杳无音信才是彼此的最好,我只是想知道她的状况。
她打算做幼师了,我给她托了关系,可能现在已经到任。
何音清的行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只是把母亲和女儿先送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在那里找了住处,然后独自一个人离开了一段时间,并且何芳就算在怎么担心,也没有联系刘友才。
路文石点了点头,这就好,做幼师她应该会很开心,也还是教育口的,就是有些委屈她了。
不管怎样开心就好,不过她开心的话,我们见面的机会就会少,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来找我这个老爸的,只是因为有麻烦。
路文石岔开话题,跟我说说一街村吧,听名字,不太好找的地方。
刘友才也点了下头,不错,确实不太好找,应该说我现在要是想回去的话,都得费些功夫,太不起眼的一个小地方,如果说从梦京坐车,最近到河南境内是安阳,但是离于东南还有很远的距离,倒车太多,反而是到周口,这等于坐过了站,会离得更近一些,恐怕两个孩子会走偏的,这样把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交警有个叫叶正茂的你应该认识吧,美昕大夫的事我听说了,深表遗憾,不过这个叶正茂,他老家就是一街村,而且他还经常回去,你有什么事可以去问问他,一街村的两大姓,何家和叶家。
于是路文石去客运站找了王溥,让他联系一下叶正茂,三个人在王干事的办公室,开始研究起一街村,和仁超予歆的去向。
叶正茂确实非常熟悉老家的状况,也知道何音清这个人,一街村的才女,学霸级人物,原因是她有一个知识分子的爹,但只是知道,因为出来的比较早,并没有和何音清打过交道,不过提起一街村的话,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穷的简单,而且有一个马桶的理论。
马桶的理论,路文石听了非常奇怪,这是什么概念啊,穷村庄知道马桶,我们家都还没用上呢,叶同志你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