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彤月乍一听也一怔,随后看向史秀语。
史秀语冷哼一声:“难道许三小姐两只手能写出同样的字体来?”
两只手书写方向不一致,是很难写出同样的字体的。
裳华见她冷言冷语,却是笑了:“那就好。”一副松了口气的样子。
要是她自己,写出一样的字体不算难,可许裳华跟她是两个人,字体肯定是不一样的。
知道没必要写一样的,许裳华也松了口气。
杨彤月见她没有什么问题了,便让侍女将那四块幅面拿过来,在桌案前展开。
“这幅面上是两篇文章,左边是《春秋》,右边是《大藏经》,都是三百字左右,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抄完。”杨彤月说完,又询问道:“两位觉得如何?”
一炷香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若是抄六百字也不是难事,可难就难在这两篇选文,《春秋》也就罢了,《大藏经》却是梵文写的,这已经不是两种字体的事了,梵文难认,几乎除了佛寺中的人,没人还会,像这种不认识的字,就要一笔一划的记住,否则抄错了字也是扣分的。
一炷香的时间已经是短的了。
有人忍不住倒抽口凉气,有人看到那上面的梵文就觉得头晕目眩。
这难度几乎一点点的再往上增加,可以说除了提出这项比试的史秀语,几乎无人能完成了。
而此时史秀语看着那梵文也有些头疼。
不认识的字抄写起来总是容易犯错,而且要不停的抬头记忆,这就增加了消耗的时间,不过她侧头看了一眼旁边的裳华,见她一脸呆怔的模样,心中又松了下来。
没有必要一定抄完,只要错误少,她只要抄的字数比许三多,那也能算赢。
侍女将一炷香摆在幅面前,点燃的那刻,史秀语和裳华同时两手拿笔,开始在纸上书写。
许裳华不认识梵文,但对春秋还是知道一些的,春秋左传是大齐人必读之物,她哪怕不怎么读书,也多少了解一部分。就算不了解,字她总是认识的,看一句话记在心里,就能一直写下去。
而裳华便去抄写那梵文。
这种字体她也不认识,但身为仙人,记忆字体的比划不算难事,多看几眼,便也能写好长一句。
众人本来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看这场比试,等开始了才发现事情和她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史秀语双手书写,字体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十分清秀的小楷,只是写春秋的快些,写大藏经的慢一些,春秋都写了半张了,大藏经那边才刚写了一行。
而再看裳华,原本以为连一行都写不下的人,此时双手开工,却宛如一只手在书写一样,两边速度不相上下,只是两手的字体截然不同,但也算好看了。
一直紧盯着裳华的许清蝶许嫣然,此时都瞪大了眼睛,像是见鬼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