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啊!”
“救命啊,萌死了萌死了!”
“天籁天籁天籁天籁!”
“......”
听众心中之惊叹才起,尖叫声正要“破咙而出”,就在这刹那,又是一阵绝伦的惊艳感如闪电迅猛的袭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萌娃们用最纯真的声音发出疑问,紧接着他们身后的老人们齐声合唱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轰!”
这一问一答,就仿佛是有一道天雷猛地直劈在听众们的脑门上,天灵盖瞬间就被炸开了,连灵魂都被震撼到碎成了渣!
“啊——”
一阵猛烈到能刺破耳膜的尖叫声,如山洪爆发般炸裂开来,直冲云霄,划破长空!
会严重影响到收听,但却也是没有办法了。
现场的观众都再也控制不住寄几,全陷入了绝对的癫狂!
上阙写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阙则开始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又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同时,灵魂发问“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又再引出接下来的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见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作者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以求得心理安慰。
给人们展示出来的,是一种齐庞辱,忘得失,超然于物外,洒脱而又旷达的博大襟怀!
最后结尾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转出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了最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纵观全词,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人世浮沉,而那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又高度的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并且渗入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此词此曲,已然超神逆天,当为永世流传之经典,而在其演唱编排中,将词中的终极精神思想让老人家们来合唱而出,更是巧妙至极,又一次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逆天操作!
要论唱功,这些老人家们同样是业余妈妈给业余开门,业余到了家的。
事实上,也不会有人死了心眼的,抱有非要听到他们唱出多么高级的合唱期望。
老人家们能做到唱得整齐嘹亮,那就已经是完美的了,绝对足够全场观众们齐声喝彩,竖起大拇指猛夸一句:爷爷奶奶们好样的!
但是!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老人家们的合唱之声虽不专业,不高级,不唯美,但他们那年迈沧桑嗓音,却是有如黄钟大吕,金声玉振,荡气回肠!
这不仅最大化了的演唱出了词中那股豪放洒脱又豁达的胸怀,更是让词中作者对自然与社会,物象与人生、情感与理智的深邃哲思,直接就在人们的眼前开出一片深静淡美的境域,令人心灵震撼至极,如被天雷直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