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哇哇的哭声吵的他头都疼了,恶狠狠地盯着他,“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喂狼!”
“哇啊——!呜——!”
老头:“……”
门外,一白衣少年掀帘而入,手里拿着一枚发簪。
“你个臭小子,这这这这……你自己带!”见到他,老头立马把孩子扔给了他。
元顷看着哭泣的孩子,将手里的发簪放进他手里。
孩子将发簪握在手里,哭得愈发厉害。
“这孩子是不是饿了!”哭了这么些时候,嗓子都哑了。
元顷抬眸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又将孩子抱给了他。
老头猝不及防,接到这孩子,扔也不是,留也不是,仿佛是个烫手山芋,一个来回,又给扔榻上了。
元顷转身离去。
老头急得团团转,掏出了自己的口袋,扑通扑通倒了一堆瓷瓶,一个一个看去。
什么鹤顶红,五毒散,断肠草,见血封喉……
老头眉心一皱,又倒出了一堆小瓷瓶,什么雷公藤,牵机药,夹竹桃……
盯着这一堆小瓷瓶,老头缓缓眯起了眼睛。
“你在干嘛?”
门外突然传来少年的嗓音,老头被吓得一哆嗦,赶紧把这些毒药全部收了起来。
元顷端着一碗奶走进屋内,放在桌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口一口喂入。
“你哪来的牛奶?”
老头好奇地伸出手沾了一口,被他一个眼神淡淡秒回。
“山脚农户买的。”他回道,拿出雪白色的帕子帮孩子把嘴巴擦干净。
孩子喝饱了就不哭了,窝在他怀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元顷表情不变,起身,把孩子放榻上,“我要回清观。”
“现在?”老头看向他,一脸诧异,指了指榻上的小人儿,“他怎么办?!”
“你养。”元顷淡淡落下二字,迈步离开。
“我???”老头立马就炸了。
元顷并未回头,缓缓说道,“我已和山脚农户打好了招呼,每日都会送新鲜的牛奶上山,那农妇也有个八岁的儿子,你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她。”
“你个臭小子,我是谁,我可是……喂!”
老头话还没说完呢,少年的身影便消失在了视线内。
老头气得上蹿下跳,一个不注意,把好不容易睡去的孩子又给吵醒了,嘹亮的哭声顿时又划破了天际。
老头欲哭无泪,认命地去哄孩子了。
白衣少年离开了屋舍后,往山上清观走去。
今日凉山较比往常更为热闹些,不久前便有消息传出,清观又要开门招弟子了。
要说这清观是何来头,还要从先皇时期论起,先皇登基,局势动荡,且因是皇子夺位,政党分立,朝廷陷入一片黑暗动乱之中,恰逢各地自然灾害,洪灾旱灾泛滥,黎民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后来还是清观观主清玄道人通过出面,通过占卜,为皇帝出谋划策,不但解决了黎民生计,更是稳固了政权。
至此,便在凉山修了个清观,并一直受到皇室恩泽。
这清玄道人手下弟子众多,最大的弟子已有四十余岁,并且手下也招了弟子,最小的弟子便是元顷,年仅十一,比那大弟子的弟子年纪还要小。
所以世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爱往这清观凑凑热闹,若是运气好,被这清玄道人看中收到门下做亲招弟子,不但修为了得,说出去还能接受万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