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已经完成了永定河的全部工程,已经没有再次证明自己的必要了。
对于和胤禵搅和在一起,趟这趟没有什么好处的浑水,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不过胤禵最大的信心也同样来源于此。
现在是登基四十年的康熙,而非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后的康熙。
对于自身的安全感,还是比较充足的。
而且目前最大的担忧和削权对象,是太子胤礽,其他的皇子暂时还排不上号。
所以胤禵有信心在提出利益方案,同时保证不触及皇权的情况下,取得康熙的认可。
目前最大的问题,反而在时任直隶巡抚李光地的身上。
这个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
估摸着,还是得抽时间去找找陈廷敬这只老狐狸,他应该比较清楚李光地的底细。
心中有了成算之后,胤禵道:“四哥放心吧,皇阿玛这一关,说是难以通过,实际上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毕竟咱们也是出于公心,为了朝廷的社稷出力,皇阿玛会支持的。”
胤禛颔首道:“你心中又成算就行,我这也不过是提点你一句。”
笑着点点头之后,胤禵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咱们兄弟之间,就应该是有事儿多商量,避免出错。”
停了一下之后,胤禵继续道:“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李光地李大人。”
“就目前他的仕途和政绩来看,升官是肯定够用了,所以不一定愿意掺和进来。”
站起身来,沉吟了一下,胤禛道:“十四弟,这要是想打动一个人真心出力的话,肯定是要让其有所得,不然的话就只能让皇阿玛下旨了。”
胤禵摇了摇头,道:“这事儿,恐怕是皇阿玛下旨也不一定有用。”
“轨道运输系统是一个新项目,除了咱们没有人能有把握一定保证成功。”
“所以皇阿玛就算是下旨,也没有办法直接设定考核目标。”
“而且,我也不认为皇阿玛会因为,李光地不全力支持这件事情,就将其撤职查办。”
“因此没有考核体系的命令,几乎都等同于一张废纸,没得用。”
听完分析之后,胤禛皱了皱眉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投其所好,看看咱们这位李大人是怎么想的了。”
略微思考了一下,补充道:“人生一世,无外乎名利二字,倒是可以从这上面下下功夫。”
“利的话,估计没戏,只剩下名了。”
胤禵道:“暂时也只能如此了,回头找机会再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四哥,咱们确实应当加强这些大臣的重用程度。”
“同时多给提供一些机会,然他们有机会冒头。”
“要是治理朝政,处理这些繁杂事务,全都依靠满人的话,社稷迟早要动荡。”
“况且这样也非常不利于咱们的赚银子大计。”
没错,胤禵有开始潜移默化的忽悠战略了。
其实这也算是先知者的一种优势,提前做出预判,然后让历史的发展来证明。
从而不断地树立和加强在对方心中的信任,一直到对方开始无条件的信任你。
到时候,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可以当家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