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男人与女人向着对方的立场转换,忘却了本来的自我,而有时,男人与女人也在保持着本色,回归自然属性。如此这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泥坯,粘住了彼此,更由那孩子为稻草而结成最为完整且坚实的墙垛,完整一个家园。
打打闹闹,生活有滋有味,磕磕绊绊,生活甘苦与共,恩恩爱爱,生活安逸享乐。
而要在实现了“成为被遗弃了的父母”并真正地为人父母后,才知道做父母更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呀。身为父母之于孩子而言,他们是伟大的,但父母并非龙凤,却总是企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所以父母付出心血培养并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对于孩子,他们真的很是辛苦和操劳,他们认为孩子是无知的,无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能力,所以,以为倾尽了自己的一份心血就可以换来孩子的快乐人生了,岂不知可能正是父母的好恶、认知、脾气、秉性等自我的习惯性思维,却来要求、限制、制定、苛刻地对待孩子的童年,不让孩子去发挥或体验,孩子都没有了自己的权利去说喜欢或是不喜欢,这岂不是尘封了孩子的创造力,并毁坏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了吗?父母应成为拂去那份尘埃的扫帚,为孩子拨去乌云见日月;要发现和令孩子发挥幻想,以使其通过充分发挥过或被挖掘过自己幼童期的天生的创造力而成就自己幼年时梦想中的生活。
尽心后,无论孩子成长得好与不好,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命。而父母最大的不容易就是,一朝身为父母,这个职位就跟随你一生,而且不可以辞职不干。
在这样一个个轮回里,人一生成长,直到老时,人们有时会偶尔发现,吾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带着独立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寻找到另一半并养育了下一代,以此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而到最后,还要单个一人回归到那未知的不存在,却不知道自己走的这一遭到底是否慰藉了那份被撕裂的创伤,以及到底成就了“被遗弃了的父母”没有。
冥冥之中,真的如佛所告知我们的,一切众生不外乎四种因缘,即讨债、还债、报恩、报怨的循环里,被束缚、被拖累、被责任、被义务……不能解脱,何时才是个头呀?在此时,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冲破这些束缚而奔向自由的想往,用句话叫“为自己活一把”,却很难真的去实施并实现。
有句话叫“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或可能让人能够真正地实现既有生活,又为自己活一把的说词。有人一定会挖苦地说:你过得不够好,所以你只得说平平淡淡是真。王一夫以其自以为是的底层思维去想像“高尚”人群的生活:他们过得是好,但他们似乎是没有灵魂的丰富多彩,是在人“走”前挥霍掉自己的财富,因为那财富,他们至少没有办法去设计自己能够如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活一把吧?或许在“走”的时候,他们的债和怨还在困扰着他们的灵魂,不得安宁。所以所谓“高尚”的人无法解脱,不能自己。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道理就是说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轰轰烈烈的爱恨情怨的碰撞和交织中走过,逐步回归到平平淡淡的宇宙轨迹之中,彼此不再产生债、恩、怨,也就放过了彼此的“还”与“报”,彼此都变得轻松自在,夫妻二人熬成为浩瀚宇宙中两个最近距离的、以点接触的、永不分离的、各自自由圆满的、安安静静的流星,“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老婆为了节省体力,只是听着而不说话。但听到欠债与还债,她笑着抱怨着:“咱这女儿,长大了就跑了,想抱她一下都抱不着了。咱就是欠她的呀。”
谁人说得清自己一生真的活明白了什么吗?这种不知道,或许是天意不给说透,或许这正是人活一世的意义所在。如果你真的看透,活明白了,你活得就没有那么有意思啦。